相吻合。于是,洛下闳名声大振,浑天仪也广为人知。
洛下闳之后,鲜于妄人、耿中丞、张衡等人,又发展了浑天说的理论。
尤其是张衡,对浑天说作了全面的总结,从而使浑天说最终成为一种很有影
响的宇宙结构体系。张衡在他所著的《浑天仪图注》中阐述他的观点说:“浑
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
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
张衡不仅在理论上对浑天说作了系统的说明,还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
制作了“水运浑天仪”,来形象地表述他的浑天思想。
很显然,以张衡为代表的这种“浑天说”宇宙理论,较“盖天说”的宇
宙理论,有了长足的进步。它认识到地球是圆球形的,而且根据这一理论,
还可以解释日食、月食等现象,还能预知日食、月食的日期、时刻。正是由
于浑天说这些进步性,自它萌芽以后,便很快地被天文学家们所接受,成为
时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宇宙理论,从汉代到明代的一千多年中,它
一直在天文学界占着统治地位。
应该说,浑天说远比盖天说更接近宇宙结构的真实,但它也有明显的不
足之处。比如,它把地球看做是天地的中心,显然是有局限性的。另外,浑
天说的一些说法,也解释不通。就拿“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这句话
来说吧,那附着在天体内壁,随天球绕地球旋转的日月星辰,当它们运转到
地平线以下之后,又怎样从水里通过呢?
天会塌吗——宣夜说
“宣夜说”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但直到东汉的郄(qiè)
萌,才对它作了系统的总结和明确的表述。宣夜说认为,天是没有固定形质
的,日月星辰都是自由自在地飘浮在无边无际的气之中,而日月星辰本身,
也是一种气的积聚。
自古以来,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的天文学家们,无不认为天是一个带有
硬壳的东西。中国的女娲补天神话,便是这种认识的反映。希腊亚里士多德
—托勒密体系,也是以一个缀满恒星的“天球”作为宇宙的疆界。就连波兰
著名的天文学家哥白尼,虽然否定了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体系,但也保留着
一个缀满恒星的硬壳作为宇宙的范围。而宣夜说,却打破了这种关于天体有
形质的观念,向人们展示了宇宙无限论的思想,这不能不说是有着划时代意
义的理论。难怪英国著名的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他所著的《中国科学
技术史》一书中赞誉道:
“这种宇宙观的开明进步,同希腊的任何说法相比,的确都毫不逊色。
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僵硬的同心水晶球概念,曾束缚欧洲天文思想一千多
年。中国这种在无限的空间飘浮着稀疏的天体的看法,要比欧洲的水晶球概
念先进得多。”
然而,这种开明进步的宇宙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却一直没有引
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如果不是郄萌,这种宇宙理论不知还要沉寂多少年,甚
至还可能湮没于世。郄萌以后,“宣夜说”理论又得到了发展,并有了很大
的突破。三国著名的宣夜说学者杨泉,在他的名著《物理论》中,便进一步
阐述着:天,是由元气组成的,没有其他的物质。地有形状而天没有形状。
这就像烟跟灰一样,灰在下有形,烟在上无形。
“宣夜说”在人类天文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但由于当时社会历史条
件局限性,它也有许多缺憾,比如,宣夜说学者还不能认识到天体的运动是
由万有引力及电磁力等因素所决定的,而把它归之于无形的“气”的作用。
尽管如此,它仍然不失为一种具有科学价值的宇宙观。
别具一格的计时器——日晷·漏壶·盂漏
现在我们用钟表计时,古时候没有钟表,人们用什么计时呢?
请别为古人担心,他们也自有独特的计时仪器:
日晷(guǐ)。这是一种利用太阳的射影来测报时间的计时器。
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老祖宗在和大自然的相处中,偶然发现,随着太
阳的移动,树影的位置和长短也变化着,而且变化得很有规律:于是,他们
找了些石块,把石块放在树旁,当树影移动到某块石头上时,就知道是什么
时刻了。
他们砍了一根直木棍,把它直插在地上,用它来代替树木。这木棍真比
树木好用,它的影子又细又长,投在地面的石头上,界线清楚极了,测的时
间也比过去准确了许多。
这便是原始的日晷。这种日晷有一个底盘,底盘的边缘刻划着标志时间
的线条,有的是钻的小孔,这划着线条或钻着小孔的底盘叫针盘;针盘中安
放着一条竖着的指针。在阳光下,指针便映出投影,而且会随着太阳的不同
位置有规律地变化着。人们只要看指针的影子投落在针盘的哪个线条或小孔
上,就能知道准确的时间了。
现在中国最早的日晷,是 1897 年在内蒙的托克托城出土的一个石制日
晷,收藏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内。据专家考证,这石制日晷是西汉时期的
制品。
日晷虽然使用方便,指示的时间也很精确,但它却受到阳光这一条件的
限制。没有阳光的时候,例如,晚上或阴天。日晷就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了。
漏壶。是以漏壶滴水在刻箭上表示出时刻的记时器。
漏壶一般由铜制成,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远,至少在夏、商时期就已
开始使用了。
早期的漏壶叫“沉箭壶”。它是这样制作的:在壶的底部钻一个小孔,
壶的中间竖着一根标有刻度的箭杆。使用时,把壶里装满水。随着壶里的水
慢慢地从小孔里往下滴漏,壶里的水平面也逐渐地下降,箭杆露出水面的部
分则越来越长。古人就用箭杆露出水面的长度来计算时间,水面上箭杆上的
刻度就表示时间数字。
沉箭壶的制作方法不难,但缺点却很明显。壶里的水位高时,压力大,
水漏得快;水位低时,压力小,水漏得很慢。这漏速不均匀,记时便不准确
了。
于是,聪明的古人又发明了“浮箭壳”。这浮箭壶的制作有些复杂:在
不同高度上放置三个漏壶,然后在它们的下面再放一个接水壶,有刻度的箭
杆便放在这个接水壶中。使用时,最上面的漏壶里的水先滴入中间壶里,中
间壶里的水又滴入下面的壶里,而下面的壶里的水则滴入接水壶中。随着接
水壶内水平面的升高,箭杆便逐渐上升,人们看箭杆上的刻度,就能知道具
体的时间了。
漏壶的制造,根据有关资料的记载,我国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西方
的水地钟和漏壶的功用一样,它是雅典法庭用来限制发言人的发言时间的。
公元前 159 年传到罗马,现在雅典还存有这种遗制。但它的制造比我国的漏
壶晚得多,据说,它是公元前 400 年柏拉图时代的产物。当然,它的使用也
不如我国的漏壶普遍。
我国最早的机械计时器,隶属于天文仪器。例如,唐朝梁令瓒等人发明
的“开元水运浑天仪”,北宋苏颂等人制造的“水运仪象台”等,都包含着
有“机械计时器”。在这些机械计时器中,已采用了颇为复杂的齿轮系统。
尤其是苏颂水运仪象台中报时装置里的机械擒纵器,与现代钟表里的关键机
件——锚状擒纵器,作用非常相似。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便认为它
“可能是欧洲中世纪天文钟的直接祖先”。
苏颂的报时装置虽然很是先进,但它仍是天文仪器的一部分。第一个把
机械计时器从天文仪器中分离出来的,是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他制造的“七
宝灯漏”,以水做动力,采用了齿轮系统和凸轮机构,能自动报时,还饰有
可以按时自动跳跃的动物模型。其工艺水平大大超越了前人。这架“七宝灯
漏”陈设在皇宫的大明殿内,颇受当朝皇上忽必烈的赏识。
郭守敬之后,到明代初年,能工巧匠詹希元又创造发明了“五轮沙漏”
机械计时器。顾名思义,五轮沙漏以流沙为动力,来驱动齿轮运转。这种计
时器不受气候影响,克服了水漏的不足,但由于沙粒本身很难均匀,因而不
如流水那样能均匀地流动,准确性较水漏要差一点。
在我国古代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除了前面我们介绍的日晷、漏壶等计时
仪器外,民间还流传着许多简单而实用的计时器。其中使用较多的是“盂漏”
和“更香”。
盂漏,据说是唐朝的一个和尚发明的。制造使用原理很简单:在一个铜
盂的底部穿一个小洞,把它放在水面上,水从洞中涌入盂里,盂里的水满到
一定的程度,就会沉下去。于是,取出盂,倒掉水,再重复使用。铜盂的大
小重量是有一定规格的,一般一个时辰(2 小时)沉浮一次。
更香,其实就是在我们平常用的香上作出刻度,来计量时间。为了使更
香的实用性更大,人们把香做得很长,并盘旋成各种形状,有的能连续燃烧
十几天。有趣的是,有人还用更香做“闹钟”。他们在更香的某时某刻的地
方悬挂一个小金属球,当香烧到这个地方的时候,金属球便会掉到接在下面
的金属盘子里。那清脆的响声便便提醒人们到了某时刻了。
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
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出在中国。这就是南宋著名的法医学
家宋慈撰写的《洗冤集录》。
宋慈曾做过多年的刑狱官,有着丰富的办案经验。不管什么样的疑难案
子,只要一经他手,保管水落石出。他一生办过多少案子,为多少人伸了冤,
使多少罪犯受到应得的惩罚,谁也说不清,但他巧破疑案的神奇故事,却在
人们当中广为流传。
那是宋慈调任广东刑狱不久的一天,宋慈刚到衙门,一位衙役就匆匆来
到他的面前,禀(bǐng)告说:“启禀大人,至仁巷仇善人的丫环兰香的住
房昨夜突然起火,兰香被烧死。她的兄长说她死得不明,大清早便击鼓鸣冤。
请大人前往勘验。”
宋慈一听,当即吩咐衙役:“传话下去,立刻前往至仁巷!”
一行人刚到至仁巷口,仇善人便迎了出来,满脸堆笑对宋慈说:“小的
该死,有劳大人。其实,也没什么,都是兰香自己不小心,弄起了火,害了
她自己,也害了我。我那好好的一间房了,就这么没了。”
在旁的兰香哥一听这话,气得浑身哆嗦,他大声驳斥道:“我妹妹做事
从来小心谨慎,怎么会自己弄失了火,分明是你们害处了她!请大人给我们
做主啊!”
“你别血口喷人!”仇善人恼羞成怒,吼道,“如果一会儿大人勘验的
结果是兰香自己不小心烧死的,我还要告你诬陷罪呢!”
“别吵了!”宋慈厉声说,“若是有人蓄意谋害了兰香,我绝不会放过
罪犯;假如兰香自己弄起了火烧死了,我也会给仇善人洗清冤枉。”
听了宋慈的话,兰香的哥哥狠狠地瞪了仇善人一眼,而仇善人的嘴角则
露出一丝让人不易察觉的冷笑。
争吵的功夫,一行人便来到了起火的现场。兰香的尸体已被抬出废墟,
停放在院子里。宋慈走到近旁,开始察验。尸体大部分已经烧焦,四肢蜷缩,
颈部等没有烧焦的地方起着水疱,口腔、鼻腔干干净净。察看完尸体,宋慈
又到火灾现场仔细检查起来。奇怪的是,屋里既无火炉、火盆,又没有堆放
柴草的痕迹,这火是怎样着起来的呢?宋慈用一根木棍慢慢地拨弄着灰烬。
突然,他的眼睛一亮,发现灰烬里有几颗散落的玉质串珠。宋慈悄悄地拾起
玉珠,暗地里询问了仇善人的邻居,认定是仇善人常玩的玉串。至此,宋慈
心里有了底,但却什么话也没说。
仇善人见宋慈检查了半天,还不言声,以为他没看出什么破绽,便很得
意地对乡邻们说:“我仇善人的为人大家都知道,怎么会干这种伤天害理的
勾当呢!兰香的哥哥肯定是误会了。”
仇善人刚说完,宋慈接着说:“兰香是不小心失火烧死的,还是被人谋
害致死,我不先下结论,咱们不妨做个实验。”
宋慈的话音一落,观看的人群骚动了。“做实验?这怎么能做实验,难
道死一个还嫌少?”有的人吓得赶紧朝门口退去。见此情形,宋慈笑了,他
对众人说:大家不必紧张,我怎么会拿人做实验呢!”说完,便转过头来吩
咐衙役说:“买两头活猪抬到这里,我有用。”
“噢!原来是用猪做实验!”在场的邻居们松了一口气。可是,他们又
不明白:“这实验怎么个做法呢?”
猪抬来了。宋慈对衙役命令道:“把一头杀死,停放两个时辰;另一头
捆绑住四脚,放那儿待用。”
人们瞪大眼睛,不知宋慈在搞什么名堂。待猪杀死、绑好后,就听宋慈
又告诉衙役:“再去找些干柴来!”
一切准备妥当了,宋慈高声对众人说:“大家都看好了,用不了多久,
事情就会见分晓!”
接着,宋慈便命令衙役把柴堆点着,并将两口猪同时扔进火里。只见活
猪吱吱乱叫,拼命挣扎,而死猪无声无息,任凭火烧火燎。不多一会儿,活
猪被烧死了。宋慈让人熄了火,把两口猪抬了出来。
又稍待了一阵,宋慈对众人说:“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实验的结果。大
家瞧,这头活活被烧死的猪,口腔、鼻腔都有炭灰,而那头死猪却没有;另
外,两猪的腋部都有泡(疱),但活猪的泡为气泡,死猪的泡为水疱……”
有人不大相信,便走上前来查看,结果发现,宋大人说得一点不差。
宋慈接着说:“本官今日所做之事,绝非儿戏,实为区分活人烧死与死
后焚尸之法。现在本官敢断言:兰香是先被人害死而后纵火焚尸以图灭迹
的!”
宋慈的话像一颗炸弹,在众人中炸开了。人们议论纷纷:“是哪个禽兽
害死了兰香!”“这个狗东西,真该千刀万剐!”仇善人呢,他也在假惺惺
地说:“兰香是个老实孩子,有谁跟她过不去呢?我真不相信这是真的!”
“你不相信?”宋慈接过仇善人的话头,反问道。
听宋慈问他,仇善人心头一惊,忙点头哈腰地说:“哪里哪里!大人明
鉴,小人佩服至极。只是小人和贱内天天吃斋念佛,不相信竟有人会来害我
们!真是罪过啊,罪过!”
宋慈轻蔑地看了他一眼,冷笑道:“好一个仇善人,你可认得此物?”
宋慈说着,把玉珠拿了出来。
仇善人一见玉珠,顿时瘫在了地上,磕头告饶说:“小的该死!小的该
死!请大人饶命,小人再也不敢了!”
宋慈喝令衙役把仇善人捆绑起来,并对他说:“你真是个披着人皮的豺
狼,还不快从实招来。”
仇善人自知抵赖也没什么用处,便当着众人交待了他的罪行。
原来,仇善人早就垂涎兰香的美貌,只是没有机会下手。这一天晚上,
他见劳累了一天的兰香早早熄灯睡觉了,便闯进兰香的住室,想强暴兰香。
谁料,兰香发觉了他的阴谋,挣扎着想大喊,他便掐死了兰香。为了防人察
觉,他又放了一把火,企图焚尸灭迹。没想到,兰香反抗时抓散的念珠成了
他的罪证,更没想到宋慈竟能分辨出是生人活活被烧死,还是人死后被焚尸。
众人见宋慈不慌不忙地就破了这个疑案,佩服得不行,都说:“这宋大
人真神!”兰香的哥哥更是感激,他流着泪说:“虽然我的妹妹被仇善人这
个狗东西害死了,但有您给她伸冤,她在九泉之下也会瞑目了!”
事后,宋慈巧破焚尸案的消息,迅速地在广东地界传开了。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