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特曼也不知道自己开了多少张白条,你要你能说出个所以然来,魏特曼就会把白条打给你,并且加倍给,这让魏特曼的抢劫列车行为极为顺利,居然有几辆列车自己空着就开来了,然后找魏特曼开白条,如果主动的投怀送抱,魏特曼当然不能小气,大笔一挥,二十万意大利里拉的白条就送了出去,只是这些人找到墨索里尼的时候,墨索里尼会不会气的吐血,这些商人的势力自古都是很大的。
   文森特带着整个意大利装甲军浩浩荡荡地乘着火车到了波兰,此时已经距离开战还有三天,张俊的所有部队全部到被部署到苏联边境地区去了,张俊和隆美尔已经在收拾东西,准备也到前敌指挥所去了,至于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希姆莱,就不用去管他了,指挥大兵团打仗不是他这个“养鸡场主”该干的事情,他就在柏林为党卫军刮地皮吧。
   “报告,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好吧,文森特这小子还是改不了那嘻哈浪漫的习惯,因为以前张俊有空闲的时候,给他们讲个关于《沙家浜》的故事,文森特别的没有记住,就记住了一句非常经典的台词“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哦,胡汉三同志,看来你还混的不错嘛,现在都是中将军长了,那胡汉三军长有什么指示不。”
   “报告总司令,我胡汉三是来找你领战斗任务的,呵呵,还是老长官指示我胡汉三吧。”
   “那行,胡汉三同志,你立即把你的装甲师运动到这里,明白了吗?”
   “明白了,然后呢?”
   张俊勇手指着地图继续说道,我们的第一步目标就是进攻苏联的港口城市敖德萨,使苏联里海舰队失去补给基地,从而毫无用武之地。然后我们快速挺近500公里到扎波罗热这个铁路枢纽,这样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苏联的铁路补给,再下一步就是我们这次的战略节点——罗斯托夫,拿下罗斯托夫,我们的整个补给系统,就将完全依赖苏联的铁路系统了,并且这个铁路系统还四通八达的,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利的。
   占领罗斯托夫后有两个战略任务,一个是去南边700公里外的巴库地区,另外一个就是直插斯大林格勒,以北一百公里处,炸毁斯大林格勒通往莫斯科的铁路,然后快速度过伏尔加河,狂奔1300公里,到达苏联的亚欧分界线上的铁路枢纽城市——奥尔斯克,快速地攻占它,然后建立机场和完善的防御圈,这个机场就是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方面是我们的补给通道,一方面是用来轰炸苏联所有的铁路枢纽和车站的。这个任务无疑是最艰巨的,稍一不慎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未完待续。)
225|第二百零六章 战略解析(1)
  () 我的胡汉三同志,你选择去巴库地区抢油田呢?还是选择去死地奥尔斯克呢?”
   文森特好不犹豫是用自己的手指着奥尔斯克说:
   “我选择去死地奥尔斯克,但请总司令再给我一个军的装甲部队吧,呵呵.”
   “胡汉三同志,你可别把我当土豪一样地打劫,装甲军是没有的,但是我可以给你两个师的党卫军步兵师你,德国最jīng锐的步兵师,战无不胜的步兵师,想要吗?”
   国防军新编步兵师,现在已经划入党卫军战斗序列,再把衣服一换,就成了张俊口中最jīng锐,战无不胜的党卫军步兵师了,这不是忽悠文森特这个胡汉三嘛。
   “要,当然要,我完全可以让这三万**卫军jīng锐步兵建立一个防御圈,然后用我的意大利装甲军组成快速打击部队,哪个苏联佬敢来动我的奥尔斯克……那是他自寻死路,我会免费送他去上帝那里报道。
   文森特狂言已出,不知道结局如何,也只有真真切切地打过才知道。
   ……
   张俊安排到文森特这个胡汉三后,在离开华沙的时候,亲自给给希特勒写了一封报告,仔细分析了德国应该如何战胜国土宽广的苏联。张俊毕竟只能指挥一个集团军群,对于占领地的具体政策,还是需要德国这个欧盟元首拿主意,张俊没有直接使用说教的方式,而是用一种学术研究报告形势来写的。
   “……小国能战胜大国,面积、人口、资源、技术等因素,更多程度上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战争潜力,而不是立即就能在战争中发挥作用的战争实力(战争实力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武装部队的多寡jīng锐与否、武器装备是否jīng良、后勤补给是否充足)——“潜力”不等于现实的“实力”。换言之,如果一个国家的战争潜力未能及时转化为战争实力,即使她的潜力再庞大,也有失败的可能。
   国土面积的大小和人口数量及资源丰富程度有着一定的关系,而且它决定了战略空间的大小和战场上双方的旋回余地,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战争的进行方式:阵地战还是运动战?速决战还是持久战?人口数量直接关系到战时急需的人力资源:适龄兵役人口的数量决定了军队后备兵力的大小,男女壮年人口是战时扩大军需生产的主要劳动力来源。
   矿产资源的丰富与否和国家能否生产出足够的战争物资、武器装备有着莫大的关系。石油、铁、铝、煤、橡胶、粮食、布料、各种金属都是战时需求量极大的战略物资,缺少了它们,战争机器就无法正常运转。一个国家如果处在战时被封锁的状态,战略物资无法通过贸易交换等方式获得的话,资源问题就决定了她自持力的大小、持续作战的能力。
   文化技术的高低关系到国家在战时能够发明出多少武器装备、生产设备、军事理论、运筹科学等成果,他们是国家战争实力的放大器:先进的武器可以以一当百,优秀的战术可以以寡胜众,卓越的理论可以使战争机器的运转效率最大化。但是,战争潜力的转化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相当程度的时间、空间和物资保障。一旦被敌方使用以快打慢的方式得逞:国土被大片占领、人民被大批奴役、物资被大量掠夺、技术被疯狂窃取,战争潜力向战争实力的转化就会被强行压制,国家甚至就可能一败不能翻身,永远抬不起头。
   小国如何才能战胜大国?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主要为四个方面:
   1.使用编制jīng悍的jīng锐军队,大量消灭敌方庞大但臃肿的军队。即以jīng锐胜平庸,消灭敌方直接抵抗力量。
   2.占领敌方战略要点、政经中心、重要城市、资源矿区、生产基地、交通枢纽,阻止敌方进行战争动员、物资生产、军队集结、部队调动。
   3.对于已征服地区:征用敌方人员作为劳工甚至士兵;开发敌方的矿产资源、使用敌方的生产设备作为自己的战争补充;利用占领的战略要地或军事基地,作为己方的前进基地和补给后方。
   4.建立傀儡zhèng fǔ、恢复社会运转;以当地人治理当地人,使敌方人民在符合己方意志的政权领导下,尽快回复到战前的正常生产生活状态,以此最大限度的削弱敌方人民的抵抗意志。如果一国做到以上4点的部分甚至全部,就能够有效的压制敌方,防止其战争潜力转化成现实的战争实力,小国战胜大国便不会是天方夜谭。而用于维持已征服地区所需要的力量,则是远远小于战争所需,更加不是问题。
   总而言之,“以战养战、以夷制夷”,是小国战胜大国的不二法门,核心就是一个字,“快”!”
   张俊这份报告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委婉地告诉了希特勒,应该如何做,怎么对待占领地的人民,如果希特勒还是奉行你历史上那一套,对占领地的人民实行高压歧视政策。这等于把本来对斯大林极度不满的苏联人民又活生生地逼回到斯大林的阵营去,这是希特勒自己找死,张俊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但是张俊占领的地盘,不管是国防军,还是希特勒,张俊决定实行波兰一样的民族宽松政策,占领地的苏联人民将获得二十亩土地,把处于集体农庄的人民解救出来,发挥苏联人民的生产积极xìng,吃大锅饭,没有人会去积极生产,这个是经过实践的,农民对土地的渴望,也可以尽最大地争取到苏联人民的支持,如此情况下张俊治下很难出现苏联游击队。
   在歼灭军队、占领土地、开发资源三项都相符合,而在治理人民这项,德国在战争初期也具有一定的优势。波罗的海三国是被苏联强迫加入苏维埃联盟的、波兰人因为德波战争时苏联的背后一刀也对其恨之入骨、乌克兰人也十分反感苏联政权,把德军看成是解放者,用盐和面包来欢迎他们。
   另外一个杀招就是,苏联人可以自己选举自己的领导人,当然这个选举表面上绝对是公正的。而张俊只要控制占领地的经济就可以了。
   至于希特勒到底会怎么对待张俊的这份报告,现在张俊也不知道,张俊叫了一个秘书直接乘飞机去了柏林,让自己的秘书把这份报告交给毛人凤,然后在“巴巴罗萨”计划开启后,领着两位苏联元帅去见希特勒,希特勒会如此对待这两位前苏联元帅,张俊真的不知道,历史上希特勒就把前来主动要求合作的苏联将军俘虏给送回了战俘营。
   ……
   张俊还把现在和历史的“巴巴罗萨计划”仔细比较了下,分析了下,也有一些总结认知:
   德国具备的优势也对德国战胜苏联添加了若干筹码:
   1.战略突然xìng:
   德国和苏联在1939年9月波兰战役前夕,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其后,苏德瓜分了波兰。直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夜,苏德之间的经贸技术交流始终较为密切,德国甚至出售部分新式装备给苏联,以示友好。为了隐蔽战略意图,德军在向苏德边境秘密集结期间,准备举行了欧盟军事演习,造成苏联的错觉。德国在大张旗鼓、大肆宣传,他们对英法的仇恨,制造德军即将攻击英法的假象:给部队配发英国地图,配备英语翻译,准备登陆器材,举行登陆演习。还宣称要实行攻击直布罗陀、占领法国南部、进军北非、以挪威为跳板进攻英国等作战计划,力图把世界的注意力引向上述方向。
   德国还以“训练”、“换防”、“借道”等名目,在芬兰、罗马尼亚等国家境内调集德军。苏联领导人以斯大林为首,虽然认识到苏德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xìngrì渐增大,并采取了打造东方战线、加强军队及边境筑垒等措施,但仍然存有麻痹大意的心态和侥幸心理、以及对战略形势的误判,以为德国不会如此之快的进攻苏联,客观上造成军队对于苏德战争在心理和物质上的战争准备不足。以至于在现在战争即将爆发的时刻,还是未训令部队立即进入一级战备。
   2.军力优势:
   到现在苏德战争爆发时,德国集中了武装力量总人数为800多万,装备有坦克及装甲车辆7600余辆、各种火炮5万余门、飞机8000余架、舰艇210多艘。编成350多个师,其中49个为装甲或摩托化师。
   加之德国在白sè方案、威塞演习、黄sè方案、惩罚行动等历次战争中获得的宝贵战争经验,闪击战的运用已接近炉火纯青;部队人员素质极高、士气旺盛。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当时的德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而当时苏联总兵力也有500余万人,包括300多个师、7000多辆坦克、十万门火炮、近两万架飞机。但是,苏军部队编制人员不足、素质低下、装备缺少、武器落后,实际上战争准备并不充分。苏军部署在西部边境的总兵力为170多个师约270万人、1800辆坦克、3.5万门火炮、1600架飞机,和德军进攻兵力比约为1:3,处于绝对劣势。而且,苏军战争思想较为落后,还未彻底跳出一战的阵地堑壕战的思维……(未完待续。)
226|第二百零七章 战略解析(2)
  全世界都从德军闪击战的胜利见识到现代化机械战争能在瞬间翻云覆雨、决定胜败的惊人威力但还没有其他国家来得及把军队的建设、编制、装备、思想、战术、训练调整到适应现代战争的模式如果遇到闪击进攻便容易受到重大损失。另外苏联在30年代末的大清洗使苏军伤筋动骨:大批富有经验的高级将领、军队骨干被处决替补军官普遍能力不够、经验缺乏严重破坏了苏军战斗力。在苏芬战争中苏联投入百万大军、付出重大牺牲才战胜国小军寡的芬兰可见大清洗对于苏军的打击之沉重。
   3.战略态势:
   德国在对苏战争前已经组织了针对苏联的战略同盟包括芬兰、匈牙利、西班牙、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意大利、土耳其等国这些国家在不同程度上都派出军队参与对苏作战。从北向南:芬兰、德国东普鲁士、原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领土上部署的军队形成对苏呈月牙形包围的态势。多路进攻部队实力强大、突击力量集中、均指向苏联要害部位:德挪威集团军进攻北极圈内的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斯克意图切断苏联在战时仅有的北方补给港口;
   芬兰卡累利阿集团军和东南集团军配合德北方集团军群进攻列宁格勒试图夺回苏芬战争中失去的领土;德北方集团军群yu经过波罗的海三国攻占苏联十月革命的圣地:列宁格勒;德zhong yāng集团军群沿着明斯克、斯摩梭斯克、莫斯科的攻击轴线前进目标直指苏联心脏;德zhong yāng集团军群向基辅突击兼有夺取乌克兰境内丰富的粮食、石油、煤等战略资源的任务;罗马尼亚第3、4集团军协同德南方集团军群进入乌克兰yu报苏联强迫割让土地的一箭之仇。与德国相反苏联却在国际上处于极端孤立的境地: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同时也断绝了与英法等国联手的希望;进攻芬兰的后果是苏联被驱逐出国际联盟;与德国瓜分波兰、逼迫波罗的海三国加入苏维埃联盟、发出最后通牒迫使罗马尼亚交出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等行动更加使苏联在世界上声名狼藉制造了很多强仇大敌。
   另外苏军在西部边境部署的军队过于靠前缺乏足够的纵深。一旦防线被德军迅速突破很容易被分割包围。历史上苏德战争爆发初期苏军整军整师成建制的被包围歼灭损失部队人数竟高达百万计。
   张俊综合以上因素德军确实有足够的能力歼灭苏军绝大多数武装部队占领北中南三个战略城市推进到乌拉尔山脉一线完成“巴巴罗萨计划”制定的目标。只要德军占领苏联的欧洲jing华部分控制住重要城市、掌握住交通枢纽、开发战略资源届时仅仅需要较小规模的武装力量就能够从容应对苏联亚洲部分的反击。虽然失去欧洲部分的残存苏联面积广大但是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物资缺乏、交通不便无法集结起足够的力量向占领了苏联的jing华部分、如虎添翼的德国挑战。
   希特勒认为“巴巴罗萨计划”所涉及目标之外的苏联领土是一片荒芜的废地不值得占领并非毫无道理。苏联如果到了那个地步也就和战败无异了。因此德国的确有可能战胜苏联。
   由于苏联泥泞的雨季和可怕的冬季也将极大地影响德军的后勤补给和作战能力可能导致其无法在1941年冬季前完成“巴巴罗萨计划”致使苏德战争走向长期战争。
   如果战争拖到1942年后德军是否仍然有可能战胜苏联呢?回答是:有!历史的固然德国没有能够在1941年速胜她仍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大批苏军被歼灭大片苏联领土被占领德军仍然停留在苏联腹地等待下一次进攻。如果德国能够继续大量歼灭苏军使其大量失血而来不及补充、继续占领苏联领土使其失去东山再起的依凭、持续夺取苏联的资源以战养战还是可以消灭苏联战争实力、剥夺苏联继续作战下去的潜力从而获得胜利。
   当然苏联也将获得了最重要的喘息时间:无数兵役人口加入军队、几十上百个新编师走上前线、大批工厂东迁到乌拉尔山脉已经开工、成百上千件武器装备走下产线?苏联的战争实力逐渐扩大苏德之间速决战逐渐演变成两国综合实力之间的长期抗衡。
   如果苏联在战场上的进一步胜利胜利的天平终于倒向了苏联。德国最终没能压制住苏联战争潜力转化成战争实力将是导致德国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有许多因素也不容忽视。德国如果失败一定是许多原因叠加起来的综合效应而绝对不仅仅是一两个因素片面决定的。
   1.同盟国敌手:
   德国虽然组织了欧盟控制了欧洲大陆的绝大部分成为名副其实的欧陆帝国但是毕竟造就了太多的敌手。

Prev | Next
Pg.: 1 ...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 172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