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因为政治站错队伍,跟了窦宪,被刘肇拉出去砍了。砍完了人,刘肇才发现班固没有写完《汉书》,后悔死了。
要知道,《汉书》这部书,是刘肇的爷爷刘庄命令班固主持写的国史,也是刘氏皇族的家谱。如果没有这书,他都不知道去哪儿学斩杀外戚的绝招。
所以,《汉书》一定要写完,皇帝刘肇就把任务交给了班昭。
班昭这样告诉刘肇:我二哥班超三年前,就给您打报告申请退休,可一直都没有获得批准。在您看来,西域可能离不开班超,问题是他现在老了,身体快不行了。如果再不给他找个接班人,一旦他突然没了,西域可能变成烂摊子,到时候想收拾都来不及了。
我曾听说,在古代十五岁当兵,六十岁就可以退伍。今年班超七十岁整,我冒着死刑的重罚,替他求个情,允许他叶落归根,活着回到国内。
刘肇看着奏书,久久地凝望着西方思绪涌动,感慨万千。
三十年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是英雄的选择;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是动物的归宿。
物如此,人亦然。
班超首先是人,其次才是英雄,西域无论多大多美,只不过是他生命的驿站。唯有故乡,汉朝的水土,才是他真正魂绕梦牵的地方。
就在那一刻,刘肇终于读懂了班超。这一年,八月,班超顺利回国。九月,病逝。
我仿佛看见,一颗闪亮的流星,漂亮地划过了汉朝的天空,向着更远的地方飞逝了。飞鸟的翅膀,在天空划过,没有留下痕迹。有一颗美丽的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却在我们心里永远定格了。
这是一颗英雄的流星,汉朝真正的王者。
第二章 邓氏家族
一 邓禹的预言
就在班超回国的这一年,刘肇还做了一件大事。说起来,这也是一件丢人的事。
事情是这样的,刘肇的阴皇后,因为妒忌某人,玩弄巫蛊,想咒死对方。没想到对方没被咒死,事情反而被发觉了。刘肇派人去查,牵出阴家一堆外戚,全拉出去砍了。然后,刘肇将阴皇后罢掉,软禁到桐宫。
走投无路的阴皇后,就在桐宫抑郁而死了。
刘肇的这个阴皇后,是刘秀皇后阴丽华家的人。曾经显赫的家族,走到今天这一步,步窦氏家族后尘,实在让人欷歔不已。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女人,竟然把比陈阿娇还牛的阴皇后PK下舞台了?
事实上,如果你了解即将出场的这个女人,你就会觉得阴皇后醋意十足,一点也不稀奇了。她的名字就叫邓绥,是邓禹的孙女。
为了让大家对这两个对手,有个直观感,我暂且把她们各方面的条件摆出来晒一晒。
首先,阴皇后祖上是阴丽华,邓绥祖上是邓禹,势力旗鼓相当;其次,阴皇后头脑聪明,擅长书艺,邓绥热爱读书,精通国学历史,学习能力彼此彼此。
前面都打了平手,关键就在下面这第三招和第四招。
说起第三招,阴皇后真的很伤感。问题不是出在她身上,而是出在老妈身上。邓绥高七尺二寸(约一米七二),其海拔几乎就是刘秀当年的高度了。阴皇后呢,身材短小,再加上邓绥气质天然淳朴,这一比,阴皇后就黯然无光了。
我们都知道,在后宫这种非人类居住之地,身材和脸蛋固然重要,但是有一样东西更加重要。这个玩意儿,就是脑袋。
当年,刘邦不也挺宠戚夫人的吗?可又怎么样,漂亮的戚姬,还不是被吕大妈变成了“人彘”?所以在那个鬼地方,要想永远吃青春饭,那是不可能的。要想在翻脸比翻帖还快的后宫站稳脚跟,必须有鹰一样的眼,猴子一样的精灵,母狮一样的威望。
据说,邓绥在后宫跟班昭学过历史。历史这玩意儿,我们是知道它的威力的。中国一部大历史不是白与黑的较量,就是黑吃黑的阴暗史。学习它的好处,刘肇最有收获,相信邓绥也很有体会,可偏偏阴皇后没有心得。
这第四招,阴皇后就输在综合素质上。一样有聪明的头脑,可阴皇后的智慧和权术,远远赶不上邓绥。
世上没有无缘故的成功,也没有无缘由的失败。
刘肇罢掉失败的阴皇后,决定提拔胜利的邓绥。然而,诏书发出去后,邓绥却躲了起来。刘肇很纳闷,派人去问个究竟,她却回话说,阴皇后输得很冤枉,还是让她继续留在皇后位上吧。
学过历史的人说话做事就是不一样,这种精神叫啥?就叫谦虚。是真谦虚,还是假谦虚,只有鬼知道。反正很多男人都这样玩过,刘邦、刘秀,无不如此。
老规矩,推辞了三次,就可以正式接受任命了。
邓绥推辞多次,最后还是很不情愿地出来当皇后了。后宫姐妹看到邓绥出来时,表情很难看,好像当了皇后,等于进了地狱,从此就享受不到灿烂的阳光、上不了天堂了。
我认为,这一切,都是假象。
历史从来就是见了旧人哭,就必然见到新人笑。每一个皇后的背后,都站着一群蠢蠢欲动、渴望升天的鸡犬。阴丽华是个例外,可马皇后如此,窦皇后如此,邓皇后,同样也逃不掉此中命运——她的崛起,又标志着一个崭新权力时代的来临。
说起来你可能都不会信,邓氏家族之崛起,在N年前就被邓禹预测到了。这不是传说,而是被有眉有眼地写进《后汉书》里了。
邓禹当年的光荣史,我们是知道的,当年想打赤眉,却被赤眉追着打,魂儿都快跑没了。尽管他的军事能力不怎么样,但他有一样东西是别人赶不上的。正因为如此,屡被赤眉打败的邓禹,仍然被刘秀定为开国首功。
邓禹这个能力,就叫眼光。
为破解邓禹预测邓氏家族崛起之谜,先说一个现实条件:邓刘两家通婚,在刘秀起兵前就有了。我们可不要忘了,刘秀的二姐夫,就叫邓晨。这个邓晨,就是邓禹的族人。刘秀夺得天下后,除了刘家天下老大之外,还有六大显赫家族。
这六大家族的开山之人,分别是邓禹、耿弇、窦融、梁统、马援、阴丽华等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全都与刘氏皇族通婚。
一个家族的崛起,其标志就是看谁家的女儿当了皇后。当上皇后,外戚就起来了,三姑六姨,七舅八叔,没有翅膀的也都能通通腾飞而起。
就像当年看天下非刘秀莫属一样,邓禹就看出,天下很大,可地盘就那几大块。阴家起来了,轮到了马家。马家之后,到底是谁呢?不是窦家,就是邓家,或者就是梁家和耿家。排除特殊情况,只要政治婚姻在,怎么轮也都能轮到邓家女儿当皇后的那天。
这只是其一。
邓禹生前,曾经说过一句很牛的话:“想当年,老子率百万之师纵横天下,没有杀过一个无罪之人。上苍不会忘我的恩德,后裔中必有子孙崛起。”
邓禹率百万之众,没有杀过无罪之人,这话有点吹牛皮了。但是有一点是可以承认的,当年他率军进入长安城时,被喻为仁者之师,前来投奔的,数不胜数,让邓禹高兴得合不拢嘴。
但是,杀不杀无罪之人,跟邓家崛起有重要联系吗?有人可能说没有,但是邓禹说有。
邓禹之所以将两者联系起来,是因为他内心深处,就敬畏一样东西。这个东西,就叫天命。
《周易》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邓禹就曾坚定地认为,他家就是地道的积善之家。
首先,他就是一个行善之人。当年,当刘秀处于人生黑暗与迷茫之时,是他替刘秀指出了一条康庄大道。这条大道,就是脱离刘玄的队伍,自己创业称帝。刘秀平定天下后,他不居功自傲,而是急流勇退,回家搞学问,专心教太子读书去了。
邓禹生有十三个儿子,这个外表宽厚的男人,却是一个治家严厉的父亲。在他的严厉管教下,没有一个孩子敢上街耍流氓,更不敢在喝醉了酒、撞死了人后还高喊我爸是邓禹。有其父,必有其子,在邓禹的熏陶下,孩子们都爱上了读书。
但有一个是例外。这就是第六子,邓训。
邓训不爱读书,邓禹常常训他。训是训了,但是邓禹很快就发现,喜欢读书的,不一定就是人中之龙,不喜欢读书的,并非就是人间垃圾。这邓训不读书,可情商很发达,社会交往能力很强。无论他走到哪里,都有粉丝团替他摇旗呐喊,很多士大夫都愿意跟他打交道。
不喜欢读书的邓训,之所以受到喜欢读书的士大夫欢迎,那都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就是遗传邓禹基因——乐于施人。
乐施下士的邓训,初出道时,跟随刘庄打工,时为郎中。刘庄在位时,汉朝正修着一个水利工程,钱哗啦啦地花出去了,人也死了很多,都无法打通要道。于是刘庄就派邓训出去监工。邓训到工地考察,写了一个报告打上来,说这工程耗资巨大,凭汉朝的科学技术,根本修不下去了,不如撤了吧。
刘庄想来想去,只好撤了。这是个英明的举措,因为罢修这个无底洞水利,汉朝节省了亿万钱,更重要的是让很多修水利的人都活着回来了。
从这件事刘庄总算看出来了,邓训不但爱国,而且爱民,这是个可以造就的良才。为了培养邓训,刘庄又给他布置了一个新任务。这个任务,就是跟少数民族打交道,降服喜欢闹事的乌桓。
邓训去了,很快就有好消息传回来,乌桓被邓训搞定,鲜卑见状,也不想出来闹事了。但很快,坏消息也跟着来了。当时刘秀的女婿梁松倒台,邓训因为曾跟梁家某公子通过信,被刘庄当成梁家一伙的而一窝端了,罢免官职,回老家种地去了。
但是,邓训在老家待了几年,又被政府叫出来工作了。当时是羌人造反,有人向中央推荐说,跟少数民族打交道,邓训是专家,不如派他去搞定。就这样,邓训重被起用了,被任命为护羌校尉。
邓训前任的护羌校尉,欺人太甚,已经将羌人彻底惹毛了,准备狠下心来跟汉朝干一架。当邓训到任后,前任护羌校尉不停地向他诉苦,说这帮蛮夷很不讲道理,一定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才行。
但是,邓训说了一句话,将对方挡了回去。
邓训告诉前任校尉,对付羌人,不一定要动武。所有的武器,都不如一样东西有威力。这个玩意儿,就是德。以德服人,才是真正的解决问题之道。
事实证明,邓训是正确的。
邓训先是开城,将所有少数民族的妻子,都接到城里待着。接着,他严防死守,不与羌人战。羌人在城下绕了一圈,不敢攻城。因为城里关着其他少数民族的妻子,如果攻城,就要伤害到她们,这样就跟少数民族兄弟结仇,这个代价太大了。
羌人得不到好处,就自动撤兵了。然而别的少数民族认为,邓训在最危急的时刻保护他们的妻子,实在是太厚道了。于是乎,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愿意听他调遣,从此不轻易惹事了。以德服人的邓训降服胡人后,不久羌人也被他搞定了。
邓训死时,年仅五十三。当他病逝的消息传出去后,羌人都止不住地悲伤。羌人有个习俗,父母死时,都以哭泣为耻,以骑马欢歌为荣。但是,当他们听到邓训逝世时,奔走道路互相转告,都发疯了似的拿刀自刺,朝天悲泣。
邓使君已死,我愿随他而去。这是羌人最后留给邓训的最高心愿。他们为了纪念邓训,家家都立祠供奉。
这就是传说的——积善之家。
无论是邓禹,或是邓训,都以德行为理想努力实践。前人种树,后人乘凉,邓禹和邓训爷儿俩积累的功德,上天回报给了他们第三代人——邓绥。
二 冰是睡着的水
邓家很大,牛人很多,但邓家集大成者,非邓绥莫属。然而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牛人不是一天练成的,在那个强势的男人权力世界里,邓绥锋芒毕露,母仪天下,有谁知道,她曾经吃过多少人间苦头呢?
邓绥三岁前怎么样?没人知道。我们能知道的是,她五岁时的智力,已经相当发达。所以关于她的故事,就让我们从她五岁开始说起吧。
邓绥五岁那年,很得太夫人的喜欢。这个太夫人,即邓禹的夫人。那时候,太夫人年高目瞑,几乎什么东西都看不见了,还想亲自给孙女剪发。剪完的时候,家人发现,老人家的剪刀已伤到了小邓的后颈,都奇怪地问小邓妹妹,老太太都伤你这么重了,都不哼一声,难道一点都不痛吗?
你猜小朋友是怎么回答的?她说,不是不痛,但是老人家一片好心,我要喊痛,不就伤了她一片心意吗?所以无论我多痛,我都要忍着。
牺牲自己,成全别人。忍耐,以无畏的精神。这就是小邓人生的第一次写照。
小邓还有一个优点,这是普通女人所不能及的。跟当初的马皇后一样,她热爱读书,读的不是凤姐们喜欢读的《故事会》、《知音》之类的杂志,而是经典名著,比如《诗经》、《论语》,还有其他历史书。
看着小邓没日没夜地读书,连做妈妈的都奇怪了。当娘的警告女儿道,你读那么多书干吗?莫非想当博士?你一个女儿家,不问居家之事,读什么典籍?
小邓被老妈教训了一顿,沉默不语,从此只好白天织布,晚上就点灯读书;读书做事,两不误。勤奋的女儿引起了父亲的注意,于是邓训总喜欢有事没事,把小邓唤到书房,坐而论道。
就这样,邓训的言传身教,在小邓的内心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所以邓训死时她哭得最伤心,白天哭,晚上哭。她三年不食盐菜,整个人都瘦得不成样子,亲人都不敢来认了。
古代女子,十五及笄,这就象征着成年了。小邓成年之前,做了一个奇怪的梦,说自己摸到了登天之门,在天上俯瞰天下,好不过瘾。家人就找人替她解梦。解梦人说,古代圣人夏尧和商汤成名之前,都曾做过类似的梦,此梦吉不可言啊。
邓家叫相术师上门服务,替小邓看相。相术师说道,小邓的骨法不凡,很有成汤风格。
全家人一听,都暗自窃喜。
明眼人一看,都知道她们为什么高兴。邓家这等伎俩,京城六大家族谁都用过,说白了,就是产品上市之前的广告营销策略。
当初,窦皇后入宫前,不也采用了这等手法吗?所以我们想都不用想,邓家做完这些自吹自擂的广告后,接下来,肯定就是送小邓入宫了。
果然。
永元七年(公元九十五年),小邓十五岁,被成功送进皇宫。
出行之前,全家人对小邓都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渴望。小邓的叔叔邓陔鼓励道:“常闻活千人者,子孙有封。兄邓训为谒者,使修石臼河,岁活数千人。天道可信,家必蒙福。”
天道可信,家必蒙福。这不仅是邓家的心愿,也是所有身处困顿之境的人,仰天祈拜的心愿。
小邓入宫后,身体发育方面相当惊人。十五岁的姑娘,已经七尺二寸(约一米七二)。这个海拔高度,不要说过去,就是营养学发达的今天,依然让人刮目相看。有高度、有靓度、有学养,这让小邓一夜之间,就在美女如云的后宫成为美女明星。
就在这时,刘肇出现了。
我们知道,在后宫那等级森严的世界里,只要你抓住了皇帝的心,就抓住了你的命运和明天。而要抓住皇帝的心,首先从吸引他的眼球开始。貌若星辰的小邓,紧紧地吸住了刘肇。
在某个夜晚,皇帝本人对她作了全面评估,相当满意,即封为贵人。
有些人做官,奋斗了一辈子,就像被拴的牛吃草,永远都在原地打转。有些人则犹如飞龙入海,腾空而起,火箭都没有他飞得快。
同样,在后宫这种地方,有些女人穷尽青春,都挣不到一个基本的册封。而小邓只用了一年,就被封为贵人,无不让后宫女人嫉妒得口水滔滔。
怎么会不流口水呢?后宫最尊贵的就是皇后,其次就是贵人。贵人之下,还有几个档次。
小邓当了贵人后,刘肇就给她安排了一个新工作——服侍阴皇后。
在服侍阴皇后的那些年里,刘肇很满意。因为他发现,小邓不但年轻貌美,做人还挺低调,做事总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但是,有人则很不满意。
不满意的程度,已经达到了要灭邓氏全族的程度。可能有人看出来了,不满意小邓服务的人,就是小邓的服务对象阴皇后。
孔子说,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上天造女人时,好像是在醋缸里泡大的。在后宫女人争风吃醋,不仅是天性使然,更是时势所逼。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