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认为,此法不愧为两全之计,首先,王陵是沛县人,熟悉返乡路线,更是对沛县熟门熟路,不必怕耽误时间。其次,以此传达对王陵的无比信任及实施拉拢。他就差没这样大声告诉王陵,兄弟,我老爹和老婆都交给你保管了,我还不够重用你吗?
没有人知道刘邦的良苦用心,更没有人知道王陵这一路心里到底想着什么。不管如何,王陵还是领命出发了,刘邦调将西出武关,王陵在南阳接应,以他为向导,向沛县方向挺进。
然而,当王陵行至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项羽闻听王陵东下,立即派兵封锁拦截,使之不能前进。同时,项羽不知从何方打听到王陵母亲的下落,把老人家捉到楚军中摆置,以此向王陵要挟!
项羽对王陵放话:想要亲娘,就得赶快投降!
王陵立即蔫了,领导的亲属还没接到,自己的亲妈竟然先陪进去了。可事到如今,天大的事也不如亲妈的事大,王陵也不得不对项羽回话:千万别伤了我老妈,不然我跟你没完。
项羽:这个你放心,只要你肯投降,保证老人家毫发无损。
王陵:既然如此,那咱们就先谈好条件!
如果刘邦听到王陵这番话,估计哭都来不及了,什么两全之计,搞来搞去竟然还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天杀的王陵,如果你真的敢投降项羽,咱们这辈子永远没完!
什么有完没完,救我妈比救你爹重要多了。王陵果然派使者前往楚营,与项羽谈判。项羽,闻听王陵派人来到,立即设宴招待使者,并把王陵的母亲请上宴席尊位,而项羽却像一个谦卑的孙子,坐在了宴席下位。
傻瓜都看得出来,项羽这招也叫作秀。项羽之所以摆出如此孝母图,是因为他摸透了王陵的心。首先,王陵是个孝子。其次,王陵对刘邦根本就不会死心塌地。所以,他打心里就为王陵设计好了投降三步骤,那就是,谈判,碰酒,叛汉。
种种迹象证明,如果不出意外,王陵肯定是继雍齿之后,第二个从背后砍插刘邦一刀的仇家。可世间之事,人算总不如天算,就在王陵的使者和项羽谈妥条件,并准备返还的时候,有一个人立即跳出来打乱了项羽的如意算盘。
破坏项羽招降美梦的,不是别人,恰是王陵的母亲。那时,王母瞅到一个机会,秘密告诉王陵的使者,叫他务必转告王陵,一定要一心一意跟着汉王混,仁者刘邦必得天下,暴君项羽必失民心,千万不要为了母亲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更意外的,王母为了断绝王陵变乱之心,拔剑自杀,以绝后路!
王母的鲜血溅射一地,她缓缓地倒下了。王母这自刎的一剑,也仿佛割在了项羽的咽喉上,他痛得半天回不过神来,他彻底抓狂了。真是个不识抬举的老东西,我项羽前世与你无仇,今世还好心伺候你一回,竟然还骂我暴君。老东西,既然你咒我早死,老子也让你死不安宁。
于是,盛怒之下的项羽,做出一个极不英雄,亦极不孝道的一件事:把王陵母亲的死尸丢到油锅里烹了。
项羽烹王母的消息,迅速传到了王陵耳里。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词语能够形容王陵此时无比悲愤的心情,天打雷劈的项羽,你听好了,今生今世,有你没我,有我没你!
一个偶然事件,就此改变了两个人。王陵,从此将无比坚定地跟随刘邦,与项羽血战到底。项羽,像一头勇猛的狮子,前面等着他的将是重重围猎,和那无处不在的沼泽陷阱。
此时,世界的另一边,刘邦的军队再次打到了韩地——张良的故乡。血战当前,项羽鞭长莫及,只有任命一位叫做郑昌的为新韩王,前往韩地迎击刘邦。奇怪,韩地明明有个韩王成,项羽为何又任用了新韩王?
让项羽来告诉大家答案吧,其实,在刘邦还没有打出汉中之时,他早就把韩王成杀了。项羽杀韩王成有两个理由,第一,在军事才能上,韩王成实在是个废物。第二,在做人处事上,韩王成又实在是个不识抬举的东西。
当初天下诸侯将反秦事业做得轰轰烈烈时,韩王成非但不为反秦事业添砖加瓦,反而天天被秦军追着屁股狂殴,这种人,无非就是拖后腿,不是废物又是什么?但是,项羽在戏水宣布封王时,废物韩王成还是有幸成为十八个诸侯王之一。项羽之所以暂时保持韩王成的爵位不变,是念他这个王是当初项梁亲口所封,然而当项羽听说韩王成的丞相张良送刘邦进入汉中,他决定改变主意。
项羽忌妒刘邦,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既然项羽再次封韩王成为王,那他就应理所当然地归附西楚,可事实是,你韩王成没见对项羽做出丝毫贡献,反而放任张良与刘邦交好,这不是明摆着不把我这个西楚霸王当回事吗?
韩王成的态度已经超出了项羽的忍受范围,不杀韩王成,简直无法泄心头之愤。于是,项羽在戏水罢兵东还时,不但不把韩王成放回韩国,还把他劫往彭城,先是削王为侯,其后不久,再加杀害!
可此时对项羽来说,天下牛鬼蛇神是何其多,他仅仅任命郑昌抵挡汉军是不够的,必须得亲自出马。可问题又来了,他不是三头六臂,除了对付西边的刘邦外,东边齐国的田荣,北方的彭越及蠢蠢欲动的陈馀都让他头痛不已。彭越和陈馀现在还没成多大气候,他重点对付的应该是刘邦和田荣,于是项羽就在想一个问题,我到底是先干掉田荣,还是先教训刘邦呢?
田荣?刘邦?刘邦?田荣?刘邦和田荣这两个名字,像两团鬼火一样在项羽眼前晃来晃去,他真不知伸哪只手去打。就在这关键时刻,项羽突然收到了张良的两封书信,这两封书信立即改变了项羽的决定。
张良这两封书信是这样对项羽说的:汉王是因为失去关中才发动战争的,如今他已经满足于所得到的,所以绝无东进的威胁,您不必担心。齐国田荣想联合赵国的赵王歇打楚国,您应该去干掉他们才对。
口说无凭,张良把田荣和彭越联合反楚的公告也夹带给项羽来了。
天下了解项羽性格的人太多了,但是要张良这样恰如其分地抓住项羽心理弱点的人,那是少之又少。第一,项羽你把刘邦的东西抢走了,刘邦现在把它抢回来不应该吗?第二,东边齐国的田荣从始至终,从来没说过服你楚国一句话,且全天下就他对你项羽叫得最凶,难道你不该打他吗?
经典,太经典了。张良分析得一点都没错,刘邦至少在鸿门宴上给我装过孙子,田荣呢,他却总是像条恶狗一样向我吠着。就这样了,干掉田荣,下一个就是刘邦!
于是,项羽决定暂时放弃刘邦,率领部队向齐国发动了进攻。
项羽中计了。其实,张良这招叫缓兵之计,想想都知道,田荣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狗,如果项羽被田荣粘住,而北边的赵王歇及他的老相好陈馀发动战争,刘邦发关中之强兵端你项羽彭城之老巢,那样的成功率是相当大的。
张良是这样想的,天下大势也是这样走的,一场诸侯混战,即将开场!
第二十三章 芈心的末日
公元前205年十月的冬天,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
又是一个寒冷的新年,每逢新年总是有打不完的混战,使不尽的尔虞我诈。去年(公元前206年)的十月,秦朝末世孤王赢子婴先生素车白马伏道向刘邦投降,还没熬到半年就被项羽一刀砍掉了脑袋。今年的冬天,项羽又准备找一个替死鬼来祭祀新年,这个人就是传说中受万人仰望,却几乎是废人一个的义帝芈心。
之前,项羽在戏水宣布将义帝迁往千里之外的江南郴县,但五个月都过去了,芈心仍然赖在彭城不走。这真是一个不知死活的东西,早走早省事,粘在身边却总是眼见就烦,不杀他都不行了。于是,项羽决定在他出兵攻打田荣之前,把义帝赶出彭城杀掉。
然而项羽要杀芈心,还得做一番策划才行。尽管芈心不中看也不中用,但他头上还戴着一顶叫“义帝”的帽子。在中国古代,不管皇帝是暴君还是昏君,只要臣民采取非常规手段杀害他,都可能会成为天下人人诛之的对象,所以为避免自己成为诸侯的箭靶,项羽只能对义帝采取秘密暗杀行动。
一切都安排妥当后,项羽对芈心说道:你赶快回到你的封地去吧,我要去打田荣了,没空照顾你,如果你不早点滚蛋,就休怪我不客气了!
项羽一说出滚蛋两字,芈心身边那帮寄生虫官吏就知道大势已去,纷纷自谋出路逃命。前不见爹娘,后不见来者,陷入绝境的芈心对项羽彻底绝望了。想起前年的今天,项羽被他摁在宋义军下想动都动不了,那是多么荣耀的回忆啊。然而人生就像一场梦,一切都是镜中花水中月,混到最后竟是这般被驱逐之命。
万般无奈的芈心同志只好孤独上路,坐船前往那茫茫不可知的江南郴县。一切都在项羽的掌握之中,项羽可不是让芈心出去观光旅游的,而是准备把他推到江底喂鱼虾!
执行这项阴险暗杀的主要有三人: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歼。英布是项羽属下第一职业杀手,曾有过一夜间干掉二十万秦军俘虏兵的劣迹,叫他杀个小小的义帝那简直是牛刀杀鸡,轻而易举。吴芮是英布的岳父,两人臭味相投,项羽没有选错杀手!
九月底,项羽就命令芈心起程,十月初的冬天,芈心就像一片被冬天遗忘的落叶漂浮于长江之上。
这是一个既漫长而又短暂,既冰冷而又暴力的冬季,当芈心坐船行至荒无人烟之地,只见英布等人驾驶快船追上,一刀就把孱弱的芈心砍入江中。
江风呼呼,为逝者悲鸣。又一重历史的铁幕落下了,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年轻的项羽创造了一个无君无父的混战历史时期。
前面,迎接他的将是一场场比巨鹿之战更加悲壮的杀戮!
英布等人干掉芈心时,项羽已经发兵拉到前线攻打田荣了。对项羽来说,今年真是多事之秋,刚顾上东边,就有人在北方砍他的脚跟,此人就是张耳的死对头陈馀同志。陈馀足足准备了三个月,冬风吹,战鼓擂,该是拔剑相向的时候了。十月,陈馀在田荣的帮助下,集合南皮等三县兵力,突然向常山王张耳发动了袭击。
戏水罢兵后,张耳一直沉浸于光荣的诸侯梦之中,他早把陈馀忘得一干二净,毫无防备之心。交战结果可想而知,张耳被陈馀打得措手不及,仓皇出逃,只好投奔刘邦去了。顺便说一段往事,秦末年间,张耳在外黄县当豪杰时,当时尚是布衣之徒的刘邦曾跟着张耳厮混过一段时间,所以张耳有难投靠刘邦这个老朋友,也是出于故情相交。
刘邦对张耳能来投奔他真是乐不可支。楚汉相争之际,正是用人之时,张耳曾是被项羽罩着的王,收拢张耳,无异于砍掉项羽一方势力,那不是一件天公作美之事吗?于是刘邦对张耳不但没有前嫌之疑,反而厚爱有加。
张耳败逃后,陈馀终于占据了赵国。解放赵地,陈馀第一件事就是把赵王歇从贫穷落后的代地接回襄国,复为赵王。
陈馀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见义勇为精神深深地感动了赵王歇,他马上把陈馀封为代王,统辖代地。赵王歇真是太小瞧陈馀了,一块鸡肋不如的代地就想把他打发,他并不知道陈馀现在最想要的,就是自己现在所坐的那个王位。
当初陈馀和张耳拿下赵国时,他们都碍于不是赵国贵族,怕占了王位不得赵国人心,所以才找了赵王歇来竖碑填位。现在张耳被打跑了,陈馀就是唯一的强势人物,他要想把赵国牢牢地控制,那就先要控制赵王歇,控制赵王歇,自然就不能离开赵国。
然而,陈馀已被封王,按理应该赴国就位,不然就会被天下人认为他居心叵测。其实,这点小事根本就难不倒我们的大谋士陈馀先生,他马上找到一个借口阻塞赵王歇说,赵国刚刚光复,力量还比较薄弱,如果我不在您身边的话,万一张耳或者项羽又打回来怎么办?还是让我继续留在赵国辅佐您吧。至于代地,我任命属下某人为国相,派他去管理就足够了。
赵王歇又感动得无话可说了,让陈馀留了下来。
风水轮流转,陈馀曾经失去的,统统回到了他的手里。举目诸侯,在中国北方的大地上,陈馀才是一个不戴“赵王”王冠的实力王,而赵王歇不过是死人庙里任赵人供奉的活人罢了!
是的,赵王歇,你不过是个木偶。既为木偶,就将木偶戏进行到底吧!
美男子陈平
时间在战火纷飞中继续向前行走,公元前205年十月到次年三月,这将近半年的时间里,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以下几件大事:
第一:张良忽悠项羽出兵齐国后,由韩国经小道逃亡投奔刘邦,果然不出刘邦所料,他终于归队了。事实是,张良投奔刘邦不仅是政治避难,这个失去土地及爵位的所谓韩国前丞相已一无所有,他决定彻底跟随刘邦干革命。
第二:刘邦为了报复项羽,同时也是为了答谢张良,任命一位韩国贵族后裔为新韩王。真是无巧不成书,这位新韩王的名字也叫韩信,为了区别大将军韩信,就称他为韩王信。韩王信没有辜负刘邦的提拔,单枪匹马就干掉了郑昌同志,从此韩国只有一个韩王,那就是韩王信。
第三:项羽率领大军在城阳(今山东省莒县)击败嚣张一时的田荣,田荣败逃平原县,不幸被平原人干掉。
田荣被杀,再也没人能替刘邦拖住项羽的后腿了,这事对刘邦来说,是一件很不幸的事。然而上天没有亏待刘邦,当项羽刚翦灭田荣势力时,老天却悄悄地从项羽阵营中抽出了一个牛人补给刘邦,这个人,就是传说中的美男子陈平同志。
陈平,出生年月不详,阳武(今河南省原阳县)人。
职业出身:臭老九。
特长:分肉平均。
出谋划策:除张良外,无出其右者。
与汉初大多数人穷光蛋出身的名士一样,早年的陈平是很不幸的。他家有三十亩土地,不安心种地,偏喜欢上了读书。那时候的读书人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到处游学结交天下有识之士。这个习惯从孔子那年代就开始流行了,陈平读书是为了走得更远飞得更高,他当然不能免俗,于是便在哥哥的支持下到处游学。
陈平的哥哥是位好同志,为了弟弟的大好前程,只好跟老婆大人一起把三十亩土地的活儿包揽下来。哥哥好,并不代表嫂子好,想想可知,一个女人陪着自家男人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回到家里突然看到陈平游学回来一副斯文相在家里啃白饭,那样的反差是相当大的。
有一天,有个人很好奇地问陈平,你家里这么穷,身材却长得如此高大漂亮,请问你到底是吃什么长大的。
当时,陈平这位可爱的嫂子正在现场,她没好气地对问话人说道:他也是吃米糠长大的,有这样的小叔子还不如没有好。
这话乍一听来让人莫名其妙,难道长得帅也是一种错吗,干吗这样讽刺人家嘛。但这位女人马上为此付出了代价,陈平的哥哥听说老婆讽刺弟弟,立即把她扫地出门,从此不再踏进陈家一步。这种极端的惩罚行为,那时的人称之为休妻。
须不知,陈平的哥哥弄巧成拙,他非但没有帮上陈平,反而害了这个陈弟弟。在外人看来,只因为说了一句不好听的话就被休掉,说出去谁都不会相信的。于是谣言四起,人们纷纷猜测,陈哥哥休妻肯定是因为老婆和帅弟弟陈平通奸,真是比窦娥还冤,陈平从此莫名其妙地被冠上了一个盗嫂的恶名声。
哥哥休妻后,陈平心里极是难过。他难过的不是头上这顶莫须有的盗嫂通奸之名,而是自身的贫穷,贫穷二字像两把利刀,日日割着陈平的心。他是长得很帅,但是在一个笑贫不笑娼的时代里,帅不能当饭吃,不能讨到老婆,于梦想也一无所用,还要整天披着这层臭皮被人耻笑。
陈平这副落魄样,用今天的话说,实属一个地地道道的三无人员。那就是,一无好房,二无名车,三无存款。但是请注意,穷人多得很呢,为什么那么多穷人都娶到了老婆,偏偏陈平却没人愿意嫁给他呢?其实,这跟陈平的娶妻标准有很大的关系,这个标准不说则罢,一说可能会引来一片砖头。他的娶妻标准就是,非富家女不娶!
在世人看来,陈平真是一个自不量力,而又厚颜无耻的人。他家穷得连小偷都懒得光顾了,还做这样不切实际的娶富家女的大梦!别人笑,那是别人的事。陈平却深深地认为,在这个茫茫的人世间,总有那么一个富家女在某个地方等待,等待着他把她娶回那间破房,然后红袖添香,游学四方,才名远扬!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