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及预计“假释日期”,如果有兴趣的话,还可以打手指模印及拍摄监
禁半身像。由于“监房旅店”的外型与装修太似监房,不时还有人误以为真
的是警察局的拘留监狱,因而闹出了不少笑话——有人到此要求见狱长;有
人匆匆撞入,放下交通违例的告票及 10 美元罚款,便掉头就走。
树上旅馆
走遍全球各个地方,旅馆一般都是以服务为宗旨的。而在东非肯尼亚的
西南,有一座别致的建筑,那便是闻名于世以观光为目的的“树上旅馆”。
“树上旅馆”原是英国退伍军官埃里克·澳克在肯尼亚定居后,于 1932
年 11 月为狩猎和观赏动物而建造的。这个旅馆曾因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下
榻过而更扬其名。这个旅馆在一次森林大火中烧毁。
为了吸引世界各国游人,1954 年政府又在原址的对面盖起了一座新的较
大旅馆,这就是现在的“树上旅馆”。要在那里投宿,游客们必须先在中央
省省会尼耶里的一个“套马车”旅馆集中,放下行李,然后坐上马车(从前
坐马车,现在乘旅游汽车),在手持猎枪的欧洲人带领下,向“树上旅馆”
进发。
旅游车在山梁的林间小路上缓行,不时会遇到穿越公路的狒狒、大象、
长颈鹿和羚羊。大约一小时,车子在一个山脚停下,导游请游客下车并宣布
几条安全注意事项,然后整队上山。步行约 200 米,一座写着“树顶”两字
的牌楼和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旅馆建筑便展现眼前。
这是个约有四层楼房高的二层楼建筑,全部土质结构,搭在许多株大树
的树干上,底层离地约 10 米。树干、树桩之间保持一定距离,野生动物可以
自由穿行。不少作房柱的大树今天依然枝叶繁茂,有的穿过楼板或房间还继
续生长着,给旅馆增添了生气。
旅馆前面有一个大水塘,供动物饮水、洗澡之用。水塘周围是一片盐土
沼泽地,这是给动物准备的“食盐”。在导游的指引下,沿着室外螺旋式的
人造木梯,手扶栏杆,一级一级地向上攀登。楼梯是围绕一棵大树盘旋的,
因此给人以上树的感觉。
旅馆有双人卧室 38 间,还有一个餐厅、两个长廊式的酒吧间,屋顶是个
大平台。傍晚,成群的大象、野牛、犀牛、羚羊、野猪等野生动物,便开始
陆续汇集到水塘和盐土地来。它们或吮舐盐土,或在塘边饮水、吃水草、下
池戏水,或互相逗耍、追逐、打架、……不断地发出呼叫声。喝足、吃饱、
玩够了,它们又各自姗姗回到大森林去。
游客们用完晚餐,手拿饮料,站在平台上或酒吧的长廊里,凭借着明媚
的月光和柔和的灯光,居高临下,兴致勃勃地观赏动物世界的千姿百态,可
以说是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由于这座旅馆构思奇特,景观美妙,令游人感叹万千,使每年到此一游
的游客络绎不绝。
出售哭笑交易鬼魂
意大利有位中年妇女名叫玛莉亚·格拉茜。她天生有一种模仿别人表情
的本事。一次,她去参加朋友的葬礼,别人议论说悲痛时刻她比朋友的家人
哭得还真切。由此,她突然萌发了一个念头。几天后,一家报纸上刊登了这
样一则广告:“君若需要眼泪与笑声,本人可以出卖。需要者可来西西里岛
卡坦尼亚镇与本人面商。”在广告的最后一行,还用美术字写道:“哭与笑
动作逼真,形象感人,效果甚佳,价钱公道,令君满意。”
她的服务项目立刻受到公众瞩目,并受到欢迎。参加别人的送葬队伍时,
她身穿黑色丧服,跟在棺材后面,由两人搀扶,哭得死去活来。一把眼泪,
一把鼻涕,时而嚎啕大哭,捶胸顿足,时而呜咽啜泣,拍打棺材,真是哭得
天昏地暗,令人心碎肠断。她还可以在几小时后,又穿上漂亮华丽的礼服,
出现在另一家办喜事的客厅里。只见她笑容满面,彬彬有礼,落落大方地热
情招待前来为新郎新娘贺喜的宾客们。
为此,她家门庭若市,车水马龙,生意十分兴隆。每次她只收费 15 美元,
但她每周的活动少则 15 次,多则 28 次。在她的带动下,当今意大利已有 1000
多人从事这行生意了。
世界上没有鬼魂,这是稍有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的。但在科学技术高度
发达的美国,却曾出现过一家鬼魂收养公司。当顾客光顾的时候,他们就举
行一次降神仪式,根据顾客的要求,招来殿中收养的鬼魂,然后把鬼魂当做
商品卖给顾客。每次收费 55 美元。该公司开业不久就生意兴隆。据说,他们
还向一顾客提供了莎士比亚的鬼魂。这可谓是无奇不有的美国社会的一桩奇
事。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一切都成了商品,不仅劳动产品成为商品,甚至名
誉、地位、良心、人格、眼睛、肾脏也成了商品。在巴西最豪华的大城市圣
保罗,有人愿以 830 万克鲁赛罗的价钱售卖一颗心脏,而在意大利的南部城
市塔兰托,有人愿意以一只眼睛换取一套住房。可见,资本主义社会,商品
已经侵入社会的一切领域,统治着一切。
幽默广告
招生广告 某法语学习班的招生广告是:“如果你听了一课之后不喜
欢,你可以要求退回你的学费,但必须用法语说。”
美容院广告 一家美容院的广告说:“请不要向从本院出来的妇人调
情,她或许就是你的外祖母。”
旅游广告 荷兰一家旅行社刊出的广告:“请飞往北极度蜜月吧!当地
夜长 24 小时。”
招工广告 英国洗衣店老板威廉姆斯在报上刊登广告:“本店招聘身强
力壮、身体肥胖而又想减肥的女工,从事繁重但报酬优厚的洗衣工作。凡愿
减轻体重者,望从速前来洽谈。”
香烟广告 美国一家烟厂,用夸张的手法做广告:“我们的香烟是无与
伦比的。我们做过这样的试验:把一盒香烟放进棺材,死人马上爬起来,抽
出一支烟,见人就要对火。”
钟表广告 日本有一家钟表店推出一种手表,店主拟的推销广告是:“这
种手表,走得不太准确,24 小时会慢 24 小时,请君购买时要三思。”
理发店广告 有一理发店在门前贴出的广告是:“别以为你丢了头发,
应看做你赢得了面子。”
饭店广告 一家饭店门前立的广告牌上写着:“请你到这里来用餐吧!
否则你和我都将挨饿了。”
出售广告 美国某城市的一条大街上,贴着一张广告:“如果您给我寄
100 美元来,那么我就告诉您得到 1000 美元的办法!”有个人真的寄去了 100
美元,可得到的回信竟是:“您如能找到 10 个像您一样的傻瓜,那不就得到
1000 美元了吗?!……”
一家美国报刊登的一则招聘广告:“招聘女秘书,长相像妙龄少年,思
考像成年男子,处事像成熟女士,工作起来像一头驴子!”
英国乡村一家理发店,在门前立着一块大木牌,上面写着:“先生们,
我要你们的脑袋。”
美国洛杉矶一家妇女用品商店有一则广告写道:“您在这儿可以买到所
需要的一切,除了丈夫之外。”
法国一家印刷公司的广告:“除了钞票,承印一切。”
广告绝活
现代广告种类繁多,设计新颖,形式精美,手段先进,广告绝活层出不
穷。
“火烧希特勒” 第二次世界大战间,美国一家火柴厂发明了一种“火
烧希特勒”火柴。这种火柴盒贴面是一幅希特勒漫画像。擦火柴的磷片涂于
人像的臀部。这样每擦一根火柴,都仿佛烧了希特勒屁股一次。对于反对战
争、热爱和平的人民来说,烧了希特勒一次,似乎也解了一次恨。这个广告
由于构思奇巧,这个工厂生产的火柴也很快就成了热门货。
可闻到香味的广告 美国底特律市的城郊,有一食品公司建造了一块高
20 英尺、长 100 英尺的巨型广告牌。行人走近它时,不仅能听到它介绍本公
司食品的语言和间歇音乐,而且它还能发出一阵阵诱人的各种食品的香味,
令人咋舌。这个公司生产的面包就是因为广告牌发出的香味,使人食欲顿开,
销售量成倍增长。
空投广告 日本名牌“西铁成”手表,开始出口到澳大利亚时,销路并
不太好。该公司为了打开澳国的销路,大肆刊登广告,宣称他们要在澳大利
亚某广场,用直升飞机空投手表,拾者归己。果然在一个晴朗的假日,广场
上聚集了数以万计的群众,亲眼目睹了一只只“西铁成”手表从天而降,表
落到地面上完好无损,观众拾到后爱不释手,互相传告,从此“西铁成”手
表在澳大利亚一举成名。
烟幕广告 美国近年来,利用飞机喷出来的浓烟,在天空中形成文字,
以做广告。据说,专做这种广告生意的飞机,每分钟可喷出 100 万立方英尺
的浓烟。每架飞机要携带这种能施放烟幕的原料 30 加仑,大约可喷写出 30
个巨大的字母,如果天气晴朗,这种空中广告在 20 英里半径范围内都能看得
清清楚楚,而且那烟幕是彩色的,还会散发出一种香味。
暗示广告
细心的影迷在观看近些年摄制的美国影片时一定会发现,影片中常常会
出现带某种商标的一瓶可乐、一包麦片、一盒糖果,甚至一家连锁旅社也会
映现在观众眼前!
其实,这些“道具”或“布景”完全是由广告商而不是由导演安排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默默无语又自然而然的电影广告与大喊大叫、惹人心烦
的电视广告完全不一样,由于前者的含蓄性,它又被广告专家称为“暗示广
告”。
实际上,“暗示广告”早在 1980 年《外星人》一片中就出现了——那就
是李斯牌巧克力,自上了银幕后其销售量竟激增了 70%之多!普利·莫里斯
烟草公司也不甘落后,花费了 35 万美元让《007》系列片之一的《合法杀手》
中的邦德在片中大抽该公司生产的“云雀牌”香烟,果然此烟很快“名扬四
海”。有一年,在美国摄制的 5 种最叫座的电影中,就有 60 余种商品(包括
猫食、烈酒、防臭剂、化妆品乃至机油)在观众的“不知不觉”中做了“暗
示广告”。
时下,已有 30 多家“暗示广告”公司应运而生,专门为各厂家在电影中
为其产品做“暗示广告”提供服务,这类广告公司都与制片人有千丝万缕的
联系——影片开拍前,制片人便把剧本送到广告公司,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对
剧本做研究后,想方设法寻觅安置某些商品作为道具的机会。而更为常见的
是,为了使电影中做“暗示广告”的商品安置在“最恰当”的镜头中,广告
公司还须与制片人磋商,改变一段对白甚至一场戏。
但美国各界也有不少人士对“暗示广告”持有异议。
有的电影批评家指责有的好莱坞影片以 30 年代为背景,但做“暗示广
告”的商品却是 80 年代的,这无疑将影响影片的“真实性”。
急中生智施“骗术”
日本的一位顾客在商场买了一台洗衣机,回家一试,竟没有任何动静,
便气呼呼地打电话到商场。很快商场老板驾车到了,一进门见到这位顾客便
说;“恭喜您中奖!”顾客一愣,老板连忙解释说:“我们在这一批洗衣机
中特备了一台不良洗衣机,专为中奖者准备的。恭贺您成了幸运的获奖者,
现奖给您洗衣机一台,外带 30 万日元奖金。”这位顾客获奖后喜出望外,四
处游说,广为宣传。这家商场的生意因此而日渐红火。
实际上,这家商场根本就没有设这项奖,只是老板为了保全信誉,急中
生智施出的“骗术”。这一“骗”倒骗出了好信誉,维护了商店的形象,这
也难怪其生意红火。其实,每一种商品的质量都不是绝对的,有些商品出一
点质量问题,或许是万分之一乃至百万分之一的可能,这是难免的;消费者
对此提出异议也是正常的。然而,作为商场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日
本的这位老板急中生智,施展“骗术”,既保护了顾客的利益,又保住了自
己的信誉,令人佩服。
燕子来信
日本古都奈良处在青山环抱之中,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又有迎春摇摆的
樱花,加之现代的文化娱乐设施和世界第一流的旅馆,殷勤周到的服务,每
年春夏两季这里便游人如织,接踵而来。一进 4 月,成群的燕子也争相飞到
旅馆檐下,筑窝栖息,繁衍后代。好客的店主人和服务员小姐为小燕子们提
供了营巢的方便。可是,招人喜爱的燕子却有随处排泄的毛病,刚出壳的雏
燕也把粪便溅在明净的玻璃窗上、雅洁的走廊上。服务员尽管不停地擦洗,
但燕子的我行我素还是给旅馆不断地留下污渍。这样,没过多久,客人们开
始有些不满,抱怨卫生太差,人们纷纷要离开奈良。奈良各大旅店的经理们
为此伤透了脑筋。燕粪的有碍观瞻一时间成了奈良旅游业的难题。
一家宾馆的经理野村终于想出了解决的妙方,他们以燕子的名义给客人
们写了一封信:
女士们、先生们:
我们是刚从南方赶到这儿来过春天的小燕子,没有征得主人的同意,就
在这儿安了家,还要生儿育女。我们的宝贝年幼无知很不懂事,我们的习惯
也不好,常常弄脏你们的玻璃和走廊,致使你们不愉快。我们很过意不去,
请女士们、先生们多多原谅。
还有一事恳求女士们和先生们,请你们千万不要埋怨服务小姐,她们是
经常打扫的,只是擦不胜擦,这完全是我们的过错。请你们稍等一会儿,她
们就来了。
你们的朋友小燕子
旅游观光的旅客们见到小燕子的信,都给逗乐了,肚里的怨气也在笑声
中悄然散去。每当他们看到窗户上、走廊里的点滴燕粪,便自然而然地联想
起小燕子那番亲切有趣的话语。即使离开奈良之后,也会时常想起这些可爱
的不懂事的小燕子们,唤起奈良旅游的美好回忆。
服务员为何戴眼镜
意大利有一家餐馆,一段时间内生意不太好,老板发现是新雇的几名服
务人员脸上没有微笑所致。老板要求那几名服务人员微笑待客,但是效果不
佳。
老板经过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一个奇特的办法,他给那几位服务人员每人
配了一副眼镜,并要求在工作时一律戴上。老板对眼镜做了一点改动,戴上
后很容易滑下来,只有脸上作出微笑的表情才会使眼镜稳住。
老板厕所进餐
加拿大一家拥有多条长途(公共汽车)巴士线的大巴士公司,为了改善
公司的形象,与其他对手公司竞争,吸引更多来客光顾,别出心裁,将各大
站的厕所粉饰一新,保持高度清洁,使顾客享受到“方便”的乐趣。公司的
副总裁约翰·芒罗带领公司其他职员轮流在各站厕所进餐,以向人们证明厕
所的洁净,全无异味,绝不影响食欲。约翰这一绝招果然奏效,各巴士站站
长为博得好印象,无不着急加强厕所卫生工作,并把厕所“新貌”的照片寄
给约翰检视,欢迎他随时“莅临厕所进餐”。约翰最惬意的一顿“厕所餐”
是在温哥华一个巴士站厕所“享受”的,他与一名同事坐在厕缸和洗手盆前
的一张餐桌旁杯酒言欢,共进佳肴。这些美食是由一家高级大餐厅供应的。
经过这番刻意的宣传,这家巴士服务公司的业务果然大有进展,乘客人
数明显增长,而其中妇女乘搭数目增长幅度更大。
总裁的礼品
美国奥格尔维·马瑟公司的总裁戴维·奥格尔维,对每一位新任的经理,
总是赠送一份礼品——木娃娃。
这件意味隽永的礼物,是一件大木娃娃里边有个中木娃娃,中木娃娃里
有个小木娃娃,小木娃娃里有一张字条,上面写道: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只雇用比我们自己小的人,我们公司就会变成一个
矮人国,侏儒成群。但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雇用比我们自己高大的人,我们
公司就能成为巨人公司。”
前一句话,正与大娃娃到中娃娃再到小娃娃的次序吻合;后一句话,正
与小娃娃到中娃娃再到大娃娃的次序吻合。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