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丈夫灌醉,用绳子绑了起来,不让他去找人。然后,她准备好了美味佳肴,
供这伙人进食,汉武帝吃得十分高兴。
汉武帝回宫后几天还在回忆着那个旅店。于是他心血来潮,派出使者去
那家旅店,宣召店主人夫妇进见。
店主接到圣旨十分惊恐,他带着妻子进了皇宫。在拜见皇上时,才知道
那天晚上是皇上光临了他的家,于是吓得汗流浃背,伏地请罪。不想汉武帝
传旨,赐店主的妻子千金,并任命店主人为羽林郎。

蒙骗不了的皇帝

汉昭帝继位的时候只有 8 岁,他遵从父亲的遗诏,由老成持重的大将军
霍光辅政。
时间一久,另外一些人便对霍光忌恨起来。以左将军上官桀和长公主为
首一伙人便想方设法陷害霍光。
有一次,霍光出去检阅羽林军(保护皇帝的禁卫军),又把一个校尉调
到自己府里工作。上官桀他们便抓住这个机会,派个心腹,冒充燕王刘旦的
使者,假造了一封燕王的信,送进皇宫。信上说:“听说大将军霍光出去检
阅羽林军,耀武扬威地坐在跟皇帝一样的马车里,又自作主张,调用校尉。
这种不尊重皇上、滥用职权的人哪像个臣下?我担心他准有阴谋,对皇上不
利,我要求到皇宫去保卫皇上。”

汉昭帝把这封信看了又看,最后放在了一边。
第二天早朝,大将霍光知道有人告他的状,吓得摘下帽子,趴在地下等
待汉昭帝发落。旁边站着的上官桀等人却很得意,心想,这回看你霍光怎么
解释。
这一年汉昭帝年仅 14 岁,他见霍光跪下不肯起来,便操着还未成年的童
音说:“大将军请起,你尽管戴上帽子,我知道有人陷害你。”
众大臣听了都愣住了,霍光也站立起来,又是高兴又是奇怪。只见小皇
帝把那封书信拿过来对众人说:“大将军检阅羽林军是在长安附近,调用校
尉又是最近的事情,两件事情一共不到 10 天的工夫。燕王远在北方,他怎么
能知道这件事呢?就算是知道,马上写信,马上派人来送,也不会赶到长安
呀。再说大将军要作乱,也用不着调用一个校尉。这明明是有人陷害大将军,
燕王的信分明是假的。”
一语即出,众大臣暗服汉昭帝的英明。汉昭帝又命人追查信的来源,上
官桀怕露馅,就劝说道:“这是件小事,陛下不必追究了。”
打这起,汉昭帝开始怀疑上官桀了。

抓阄抓出来的皇帝

王莽末年,各地农民及地主官僚纷纷起义,全国处在四分五裂状态之中。
各部起义军的首领都想扩大自己的势力,不约而同地想出了拉大旗作虎
皮的主意。他们四处寻找西汉刘氏皇室子弟当皇帝,以便以兴复汉室为借口
来统领其他起义军。
不长时间,就找到了西汉景王的后人刘盆子、刘茂和刘孝三人。只是这
三人由谁来当皇帝,众起义军首领都争执不下。最后终于想了一法:抓阄。
起义军在河南郑县城北修了一个高坛,坛上设立景王神位。众首领向神
位“祷告”了一番,然后抬上一个竹筐来。只见筐里有三个竹片,这就是让
刘氏三子弟抓的“阄”。
刘孝年长先抓,是一个空白竹片。第二个由刘茂来抓,又是一个空白竹
片。最后当然是刘盆子抓到,只见上面写着“上将军”三个字。
主持仪式的樊崇一看,忙把刘盆子扶到高坛中央,然后率领众起义军下
拜,一时间坛下高呼万岁,黑压压跪了一大片人。
刘盆子年方 15 岁,是一个放牛娃,身上穿着破衣服,光着脚。他从来也
没见过这阵势,顿时吓得跑下高坛,把抓来的“神符”扔了就要溜走。樊崇
一见着了急,忙叫人把新皇帝抓了来,命人严加看守。就这样,刘盆子当了
起义军的傀儡皇帝,一直当了 3 年。

仁义之家

东汉后期,宦官专权,陷害忠良。大臣张俭得罪了中常侍郎侯览,侯览
等人便找到一个机会,将张俭判为死罪。
张俭预先知道了消息,趁机逃跑。于是朝中下了一旨,有藏匿留宿张俭
者,罪当连坐,即也要获死罪。
张俭和孔融的哥哥孔褒十分要好,便跑到孔褒家去躲藏。可是刚好孔褒
外出没有归来,他的弟弟孔融在家,孔融刚刚 16 岁,知道张俭是逃难而来,

便说道:“兄虽外出,难道我就不能为君做主吗?”于是留张俭住了几宿。
不想张俭留宿孔家的消息被官府闻知,官吏到孔府追捕,这时张俭已经
走了。官吏无法报命,就把孔融及刚刚回家的孔褒抓了去。
在公堂上,孔融首先站出来说:“张俭留宿我家确有其事,今已他去,
不知何往。只是吾兄没在家,是我留的张俭,要判死罪,我去承当好了,与
兄长无关。”
此话刚落,孔褒也站了出来说:“张俭本与我交厚,他是来投我的。而
我的弟弟年少不懂事,与弟弟无关,有罪我去承当,把弟弟放了吧。”
不一会儿,大门口又进来一个老妇人,原来是孔母。孔母对官吏说:“妾
夫已死,吾是一家之主,家事都由我承担。所以留宿张俭的罪过,应该只是
我一个人,而与他们兄弟无关。”
这一下把官员弄懵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只得把供辞申报朝廷。最后,
朝中下了批文,把孔褒连坐问斩,孔母及孔融释放回家。

真假曹操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平定了北方,当了宰相,真是远近闻名。
生活在北方塞外的匈奴人也知道曹操很厉害,于是派使者到许昌拜见,
以示通好。
听说匈奴来使求见,曹操多了一个心眼。原来曹操个头中等,长得也不
魁梧。为了震慑远人,曹操想了一个办法,他叫自己的一个高大卫士扮作自
己,而自己持刀充作卫士。
在接见仪式上,匈奴的使者拜见假曹操,假曹操那高大的身材和仪表堂
堂的面容果然使匈奴人十分叹服。但是,不管怎么威严,假曹操始终看着扮
着卫士的真曹操的眼色行事。
接见完了之后,匈奴使者回到了驿馆。曹操打发人去问他:“你认为曹
丞相相貌如何?”匈奴使者说:“丞相固然高大魁伟,堪为人表。但他身旁
的矮个卫士眼光如电,却也是个不平凡的人呢。”

自知必死

袁绍欲起兵讨伐曹操,别驾田丰百般劝阻,他不但不听,反而把田丰关
在狱中。
果然不出田丰所料,袁绍在官渡被曹操打得大败,狼狈逃回。
关押田丰的狱吏对田丰说:“田别驾,果然你是对的,主公的人马被曹
操打败了。如果主公早听你的话就好了。”
田丰听罢,长叹道:“完了,我要死了!”
狱吏不解地说:“主公败回,必然后悔没听你的话。因此,他必然把你
释放出来,还要大加重用呢。”
田丰摇手说道:“我军要是胜利,主公高兴,或许能把我放了。现在他
大败而回,心情不好,又没脸再见我,看来我是死定了。”
正在狱吏将信将疑的时候,袁绍派的使者到了,传袁绍之命,令田丰自
尽。田丰一声长叹,拔剑自杀了。


汗不敢出

三国的时候,魏国有个大臣叫钟繇,他有两个儿子,大的叫钟毓,小的
叫钟会。兄弟俩都很小,但都很聪明,又都会写诗、写文章,一时名噪魏都。
魏文帝曹丕也能写诗作文,并且是当时很有名的文学家。他听说钟繇的
两个小儿子很有才气,就下令召见他们。
兄弟俩都是头一次进皇宫,头一次见到皇帝。只见哥哥钟毓紧张得满头
大汗,而弟弟钟会却泰然自若,头上一颗汗也没有。曹丕很奇怪,就问钟毓:
“你头上怎么出了这多么的汗呢?”钟毓恭敬地答道:“见了陛下,战战惶
惶,汗就像水一样出来了。”曹丕又问钟会说:“那你怎么一点汗也不出呢?”
钟会镇定地答道:“见了陛下,战战兢兢,汗不敢出来。”曹曹丕对钟会的
回答很是欣赏。
三国归晋时,钟会成了一名著名将领。

君子之约

东汉时期的孙策,在神亭的地方与一敌将太史慈相斗。二人都摔下马来
肉搏,最后还是双方兵马上来把二人分别救了回去。
后来,在芜湖山中,孙策用埋伏的计策把太史慈抓获。他十分赞赏太史
慈的武艺,就主动为其松绑。太史慈十分感动,表示愿意投降。孙策笑问道:
“在神亭那次战斗中,如果我被你抓住,你能杀害我吗?”
太史慈不假思索地说:“那可不一定。”
孙策笑了笑,知道太史慈说的是实在话,心里很高兴。
太史慈向孙策说:“我们那边已是士卒离心,如果四散去了,恐怕不好
收复。我想回去把他们都招拢来,投到你的帐下效力,不知道你能不能相信
我。”
孙策一听,站起来谢道:“这正是我的心愿呢!我怎么会不相信。咱们
以明天午时为期,到时我在辕门外等你就是了。”
太史慈二话没说,单枪匹马地走了。不想太史慈一走,众人都担心起来。
有人对孙策说:“太史慈一去,恐怕不会再回来了。”
孙策摇头道:“太史慈是青州名士,一贯重义气,绝不会欺骗我的。”
第二天,孙策带领众将来到辕门外,把一根竹竿立了起来,对众人说:
“我与太史慈约定是中午相会,你们看着竹竿的日影吧!”
刚好,竹竿的影子指到中午的时刻,太史慈领着对方的兵马匆匆赶了来。
众人一见,都很吃惊,暗服孙策知人。

三国中的“草船借箭”

提到“草船借箭”人们就会想到诸葛亮。其实,那是小说家的张冠李戴。
真正草船借箭的人是孙权,而不是诸葛亮。借箭的地方也不在赤壁,而是在
濡须口。
公元 213 年,曹操率领百万大军攻克巢湖的濡须口,进逼长江,与孙权
隔江对峙。孙权求胜心切,带着一些军将坐上大船到濡须口去偷看曹操大营。
赶上江上有雾,曹操疑心大,不敢轻易出兵,只命人放箭。此时,正赶上孙

权营中缺箭,孙权灵机一动,便把船停下来,专门承受敌方的箭只。不长时
间,半边船上的箭就满了,船有些偏。孙权下令,把船身调了过来,用船的
另一边接箭。直到接满才扬帆而去。
孙权草船借箭,只是侦察敌情时遇到的偶然巧合。而罗贯中为了更好地
刻画诸葛亮这一艺术形象,竟把这个“借箭”的故事安在了他的身上。

添字得驴

三国时期的吴主孙权既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人,又是一个很风趣幽默的
人。处理完朝政,闲来无事,也喜欢和臣下们开个玩笑。
有一次朝事办完了,孙权叫人牵入一头驴来。这头驴的脸上挂了一张纸,
上面写着:“诸葛子瑜”四个字。众人一见,都瞅着诸葛瑾哈哈大笑起来,
有的人笑弯了腰,有的人笑出了眼泪。
原来,诸葛瑾字子瑜,他天生脸长,孙权是以驴脸来比诸葛瑾的长脸。
因此引得众人哄堂大笑,诸葛瑾一时显得很难堪。
当时十五六岁的诸葛恪也在朝中为官,他见父亲被人嘲笑,也显得很不
自然。但他掩饰住自己的不快,跪下来对孙权说:“请陛下赐笔,臣准备再
添二字。”孙权当即命人将笔赐给诸葛恪。诸葛恪拿起笔来,旁若无人地在
纸上添了“之驴”两个字。大家一看,满座称奇。孙权下令,驴归诸葛瑾所
有。

亡国皇帝讥讽奸臣

晋初的贾充原先在魏主曹髦的手下当官。他依附司马昭,充当司马氏篡
魏的爪牙。公元 265 年,他亲自带领军士,闯入魏宫,杀死了曹髦,并拥立
司马炎当了晋朝的第一个皇帝。为此,贾充得到司马炎的重用,被封为高官。
偏是这位贾充干了坏事后不知回避,常常哪里有热闹,就往哪里去,终
于惹出了一场不快。
晋武帝司马炎灭了吴国,俘虏了吴帝孙皓,心里十分高兴,便在宫中摆
了酒席,令孙皓侍宴。几杯酒下肚,司马炎不禁十分得意,指着孙皓的座位
说:“朕设此座待卿,已经好几年了。”意思是说,我早就想抓获你了。不
想孙皓笑了笑,指了指司马炎的座位说:“臣在南方,亦设此座待陛下。”
司马马炎一听,也哈哈笑了笑,觉得孙皓答得很合体,一时又找不出回敬的
话来。
不知什么时候,贾充钻了进来。他为了捧司马炎的臭脚,故意给孙皓出
难题,就问:“闻君在南方,凿人目,剥人皮,不知此刑施于何人?”实际
上是在揭孙皓滥用酷刑的短处。
孙皓抬头看是贾充,就不紧不慢地说:“人臣敢为弑逆(指杀死皇帝),
及奸邪不忠,方加此刑。”
贾充听了此言,顿时羞得面红耳赤,灰溜溜地退下了。

皇帝养“猪”

南朝宋废帝刘子业昏庸无道,他担心他的叔叔们在外地反对他,便把他

们全都召到京城,拘禁在皇宫里。
闲来无事,刘子业以戏弄叔父们为乐。湘东王刘或、建安王刘休仁、山
阳王刘休佑三人体格肥胖,又都年长,刘子业十分怕他们三人篡权,总想找
机会杀了他们。他给刘或起名叫“猪王”,并把刘或的衣服扒光,用木槽子
盛饭,让“猪王”去舔食,自己拿着棍子“牧猪”。
刘或当“猪”,心里害怕,说不定哪天要被刘子业杀掉。亏得刘休仁多
智,替他打圆场,才免去一死。
一天,刘子业让人把刘或手脚绑了起来,中间穿上木杠,叫人抬向厨房,
说:“今天要杀猪了。”
刘或一听大惊失色。刘休仁在一边却笑着对刘子业说:“这口猪还不能
杀。”
刘子业问:“为什么?”
刘休仁说:“等皇太子生日时,杀猪取心肝,那有多好。”原来,刘子
业的一个妃子刚生过太子不久。
刘子业一听,觉得有理,便笑道:“也好,且把猪押到廷尉那里关起来,
以后再杀。”
过了几天,刘休仁对刘子业说:“把‘猪’长期关在廷尉的监狱里,一
定会掉膘的。俗话说,猪应豢养,不宜久拘。”刘子业觉得此话在理,就把
刘或放了出来,终于使刘或保住了一条命,后来还当了皇帝。

皇上出家

南朝梁武帝萧衍当了皇帝后,天下太平,他不思改进朝政,却一心信佛,
请了几个高僧为他讲演佛经。久而久之,这位皇帝心血来潮,竟要出家当和
尚。
萧衍在京城中建了一个同泰寺,非常华丽。寺建好后,他来到寺中,穿
上佛衣,坐在蒲团上念起经来。并声称,自己已舍身为僧,号为“三宝奴”。
这下可急坏了满朝大臣,没有皇帝,这成什么国家呀。于是众人都到同泰寺
中劝驾,请皇帝回宫。可萧衍一心出家,无法劝动。众大臣公卿无奈,急忙
回家凑钱,最后凑钱一亿,纳入寺中,替皇帝赎身,萧衍才回心转意,脱下
佛衣回朝视事。
谁知过了不长时间,萧衍又旧病复发,穿上黄色袈裟,到同泰寺中升座,
讲经说法起来,几天没有回宫。众大臣无法可想,只得依前次之例,凑钱为
皇帝赎身。像这样一共进行了三次。
大同十二年(公元 546 年)三月,年近 80 岁的萧衍又进了同泰寺去讲《三
慧经》。这回是白天讲经,晚上回宫,大臣们没有再去为他“赎身”。

Prev | Next
Pg.: 1 ...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 712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