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发光的细菌。它分泌出一种液体,养活了这种细菌,而细菌发光又能使
它捕到小鱼。角 鱼和发光细菌过着共栖的生活,但是,这种发光腺只有
雌性的角 鱼才有,雄鱼引诱须的顶端是没有发光腺的。
有些角 鱼的引诱须短而粗,有的则细而长。不同的角 鱼发光
的颜色也不同,有紫橙色、黄色、蓝绿色等等。由于深海暗淡无光,当它们
连续地发出闪烁的光芒时,就引起周围鱼、甲壳动物的注意和兴趣,并冲向
闪光,“自愿”上钓,落入鱼腹之中了。
角 鱼的外表形象,也为它的“垂钓”提供了方便。它身体的背面是
褐色,并有许多突起的小东西,显得与周围环境很相似,所以别的动物很难
发现。它长有一个很宽大的嘴巴。嘴巴的宽度有它身体的 1/4 长,里面长着
锐利的牙齿。
这种鱼游泳的本领不很好,在深暗的海洋里总是慢慢地滑行着,一路上,
它不时把引诱须向前伸出,闪烁的诱饵受肌肉的牵引,不时地抖动着。用它
的测线器官探测周围捕获物的动静。由于角 鱼的这种动作,往往使一条
迎光扑来的鱼以为找到了自己心爱的饵料,就用嘴巴去试探这种发光的诱
饵。这一接触,就惊动了角 鱼,它就马上发出一连串的捕食动作。它突
然把引诱须抬向后,张开血盆大口,形成一股向嘴巴流动的水流,把猎物轻
而易举地吞入宽敞的口腔之中。
角 鱼就是这样“不劳而获”,它自己不需要怎么动,小鱼就会自动
地送到它的嘴巴里,成为它充饥的食物,比我们人类钓鱼可高明多了。

在热水中生活的鱼

照一般的常识,鱼只有在凉水中才能生存,如果将一条鱼放到 50℃以上
的水中,它仍能自由自在地游水,你一定觉得奇怪。然而,自然界常常会给
我们一些意外。
1936 年夏天,法国有位叫雷普的旅行家,不幸在海上触礁,被海浪卷到
千岛群岛的一个多山的火山岛。当时,他饥饿难当,正想找寻些食物时,忽
然发现小河里躺着几条腹部朝天的死鱼,于是他把鱼捞了上来,拿出身边仅
存的炊具来煮鱼汤。烧了一会儿,雷普就迫不及待地揭开锅盖来看,岂料这
一看吓了他一跳,原来的死鱼都变成了活鱼,正在悠然地游着。这是怎么回
事呢?这位旅行家简直大惑不解了!
后来,经过人们调查研究,才知道,这岛原是一个巨大的古火山口。这
些怪鱼是被火山岩烫热的一个小湖沼里的“居民”。当年,它们的祖先就是
这次火山爆发的幸存者。据测定,这湖里的水温高达 63℃,一般的鱼是无法
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的。这种热水鱼却能很好地生活。更让人惊奇的是:由
于它们已经适应了热水,一旦落到凉水里,就会立即被冻死。
在自然环境里,热水鱼是非常罕见的,除了上面说到的地方,在贝加尔
湖附近的温泉、加利福尼亚的某条河里,也偶尔可以见到,那里的水温一般
在 45℃~55℃。看来,生物所能适应的温度范围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大得多。
普通生物也能够接受锻炼,来扩大它们能适应的生存范围。一个环境的
改变,是对一种生物韧性的考验,物种的延续,总要经过几代的适应演变。
不过,关于生物提高对高温的耐受力的机制,科学家还研究得很少。如果哪
位同学感兴趣,你可以从现在起,多学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将来或许会填补
一项空白呢。

用嘴孵育后代的越南鱼

传种接代是自然界中生物的本领,是延续生命的重要保证。像狮子、老
虎那样凶猛的食肉动物,却对自己生下的小狮子、小老虎很“慈爱”,给它
们哺乳、喂食,还教它们捕食方法。再如天上的飞鸟、猛禽,对自己生下的
蛋,也是精心养护,保证幼雏安全出壳、长大。虽然动物们繁殖后代的方式
不同,但它们对后代的爱心是一样的。
越南鱼的繁殖习性,在鱼类中是比较奇特的。
越南鱼在繁殖期问,会将身于贴近池底,然后侧身用劲翻,逐渐挖成一
个锅形的窝。雌鱼在窝里产卵,雄的射精在卵上。卵受精后,雌鱼将卵含在
口中孵化,在水温 25℃~27℃ 时,约 4~5 天,小鱼可孵出。小鱼孵出后,
还在雌鱼口中生活大约一星期。在这段时间里,小鱼遇到什么危险,会跑到
雌鱼口中躲避,而不会被雌鱼吃掉;但过了这段时间,雌鱼保护的责任就完
毕了,将小鱼放出口外,从此一反以前“慈爱”的母性,如果遇到小鱼,包
括它自己生的小鱼在内,统统都会被吞食下肚。
在口中含卵孵化和保护刚孵出的幼鱼,是越南鱼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
使得每次产卵仅几十粒到几百粒的越南鱼,得以很好地生存。

会发射水枪的鱼

在印度和东南亚一带生长着一种号称“活水枪”和“神枪手”的射水鱼,
也叫水弹鱼。身长十五六厘米,银白色,扁扁的身体,外表并不奇特,它的
特异功能是射水捕食。当它游动时,两眼始终警惕地注视水面上空,有没有
好吃的。当它发现苍蝇、蚊子、蜻蜒等昆虫在水面飞掠过,或停在水边草叶、
石块上时,便会轻轻地游到离昆虫 1 米左右的地方,摆开架子,把头伸出水
面,撮尖嘴,坚直身体,把事先准备好的满嘴巴水,对准目标,以极大力气
像射箭一样喷射出一股“水弹”,将猎物击中跌落水中,它便游来吞下。澳
大利亚等地的人们很喜欢喂养这种有趣的鱼,当你观赏它时可得小心点,它
会不分青红皂白地乱射一通。如果你去喂食料时,它也会把你的手当做目标,
喷水射击;你如果俯视鱼缸,那更有危险性了,因为你的眼睛只要眨一下,
也会引起它的重视,乘你不备毫不客气地向你“开枪”射击,把“水弹”击
中你的眼睛;客人来访,千万不要在鱼缸边抽烟,那一闪一闪的火光,更会
吸引它游过来向香烟射击,真像导弹一样可以百发百中把烟头击灭了。

射水鱼为什么能喷发“水弹”,而且命中率又是这么高呢?这除了与它
口腔的构造特殊,能把大量储存的水迅速形成一串水珠喷出外,还和它的眼
睛视力特殊有关。射水鱼的眼睛大而突出,可以灵活转动,视网膜又特别发
达,一般鱼在空气中看东西是模糊不清的,因为没有水作眼球的润滑剂。而
射水鱼既能在水中看又能露出水面看。科学家用高速摄影机拍下了射水鱼发
射“水弹”动作的照片,发现太阳光进入水中经折射后,射水鱼在瞄准目标
时,能对光线折射造成的位置变化,进行复杂的校正;而且使身体变成垂直
姿势,使发射的“水弹”直线抛出,这就可以克服光线折射时的偏差,确保
射击百发百中,真是个优秀射手哩!

能跳高的鱼和飞翔的鱼

一般的鱼类都能跳跃出水面,如我国民间常说的“鲤鱼跳龙门”就是一
例。但它们跳离水面都不太高,而且都是借助鱼体肌肉的力量,主要是尾部
肌肉的强有力的扭跳运动才跃出水面的,都不是靠鳍的作用。真正称得上“跳
高”冠军的要算是 鳅鱼了,它最高能跳离水面 6 米,比人们撑竿跳的一般
记录还高哩!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 鳅属鱼类仅两种,按其体型分为大小两种,分布较
广,我国南海常有它的踪迹。它们常在上层海面活动,便于随时跃出水面捕
食。这种鱼的跳高动作是依靠巨大而强有力的鳍,拍打水面后一跃而起。它
们跳高的本领是长期在捕食飞鱼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因为它最爱吃飞鱼。
讲到飞鱼,本领也不小,它胸前有两个能展开的鳍,好像鸟的两个翅膀。
当它遇到 鳅鱼追赶时,便以极快速度冲出水面,长而有力的尾柄和尾鳍下
叶猛击水面,使鱼身腾空而起,并立即展开宽大的“双翅”——胸鳍,在海
面滑翔,一般每秒能滑翔 18 米远,高度可达 8~10 米,最远距离可滑翔到
300 米或更远一些。所以 鳅鱼要捕捉飞鱼也不易,于是在生存竞争中发展
了跳高的特长——你能飞,我能跳,有时候跳得竟比飞鱼飞的还高。因此,
常常可以看到有趣的场面,当飞鱼悠闲地在海面上滑翔时,忽然 鳅鱼一跃
而上,在空中将飞鱼咬住,成了一顿美餐。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物
降一物哩!

会建造房子的鱼

在鱼类中有名的“建筑师”要算是三棘刺鱼了。每当它们将成婚立家时,
事先要进行设计、施工、建筑一座既坚固又漂亮的“新房”。房子的地基一
般选在水草间或岩石地带的池洼间,要求水的深浅合适,并经常有水流动。
地基选好后,便开始备料,收集一些水草根茎和其他植物屑片。雄鱼从自己
的肾脏中分泌出一种粘液,把这些材料粘结在一起,再用嘴巴咬来咬去,直
到咬出窝的形状。为了加固,它又用身上的粘液在房子的内外上下四面八方
涂抹、磨擦、修饰,使表面整齐、光滑,好似刷了一层清漆一般。建成的房
子,中间空心,略带椭圆形,有两个孔道,一个出口一个进口。这才算大功
告成,于是雄鱼在四周游来游去,美滋滋地欣赏自己的杰作。这位未来的新
郎就开始找未来的“新娘”了,一旦看中,便会做出一套复杂的求爱动作,
把雌鱼引到自己精心建造的房旁,征求“新娘”的意见,如果雌鱼满意,便
双双进入“洞房”;如果“新娘”羞羞答答故作姿态不肯进房,于是“新郎”
便不高兴地竖起背上硬刺逼着“新娘”进去。雌鱼进窝后便产下二三粒卵,
然后穿堂而过,雄鱼立即在卵粒上注射精液。第二天雄鱼又另拉一条雌鱼产
卵婚配,直到房子里充满卵粒为止。这种精美的“新房”,就变成很安全、
很舒适的育儿室了。
另一个会营造房屋的要算是章鱼了。它们生活在海底,身上有很多长长
的触手,当章鱼吃饱之后,总要在一个安静的地方美美地睡上一大觉。为了
不受打扰,它拖着吃得胀胀的肚子,建造睡窝。它用触手搬运石料,一次能
搬四五公斤石头,垒起围墙后,再找来一块平整的石片做屋顶,于是小房建
好了。它便懒洋洋地钻进去睡大觉了。为了防备敌害,它让两只专司保卫职
责的触手伸出室外,不停地摆,好似“站岗放哨”一般。一旦有敌害侵入,
章鱼便会醒来,或是应战或是弃屋逃跑。
还有一种会建造像竹筒似的房屋的鱼叫钻洞鱼。它们生活在大西洋酉部
深海底,身长 1 米左右,身上有黄斑,尾巴蓝色,色彩美丽。它的特长是钻
洞,只要遇上大鱼追赶或渔人捕捉时,它便能迅速而灵敏地钻进洞里。它的
洞就是自己造的窝,像蜗牛一样随身带着,不过形状像一根竹筒。它找来植
物碎片、小石块等,然后用嘴里分泌的粘液,把它们一片片地粘连成圆筒状,
围在身子周围,洞口小,便于躲藏,平时行走时带着房子一起行动。

会击剑和刺杀的鱼

在印度洋等热带海域中有一种凶猛的大鱼,长 3 米左右,上颌突出形成
长而扁平、坚硬的“剑”,称为“剑鱼”。它游动迅速,在海里横冲直撞,
连鲨鱼也怕它。剑鱼攻击鲸类时,常常飞速地用利剑般的长嘴直刺鲸的要害;
它对待小鱼则用剑嘴左劈右砍,然后把刺死或砍伤的吃掉。有一次,英国的
一条特里拿脱号船,在从伦敦到锡兰(今斯里兰卡)的航行中,船底竟被剑
鱼刺穿了一个洞,使船漏水,由于奋力抢救,才避免了沉船。要知道这条船
的船身是包着厚厚的铁皮的,剑鱼居然能刺破它,足见这种鱼攻击力之凶猛
了。
堪称味美上乘的淡水鱼——鳜鱼,周身银灰色带有黑块状花斑,身长 60
厘米左右,背上有锋利如刀的背鳍。它也善于操起“背刀”捕食别的鱼来充
饥。
最有计谋的是它能诱捕水蛇,本领堪称一绝。在春末至秋季的漫长时间
里,鳜鱼总是栖息在大石附近游动,常常一动不动地装死侧身浮躺在水面。
当蛇发现这么鲜美的鱼竟送上门来,就立即游近鱼的身边,并把它缠住,当
蛇把鳜鱼越缠越紧时,突然鳜鱼用足全身力量张开背上刀一样的背鳍,同时
迅速扭动旋转身体。不一刽儿,只见蛇的肚腹等处划开一道道很深的口子,
蛇痛得潜入水底,鳜鱼紧追不舍,将受了重伤的蛇咬死,然后美餐一顿。
还有一种满身长刺像陆上刺猥似的鱼,叫刺钝。全身卵圆形,体长仅 10
厘米,遍体生着粗棘,每根棘又生有两三根棘根,这些都是由鳞片演变成的。
它的嘴很小,上下颌的牙齿都连在一起,尾鳍像把扇子。当它遇到威胁时,
便急忙升到海面吸足空气,膨胀成一只滚圆的刺球,每个针棘都竖了起来,
并滚动着游过去向前来威胁它的大鱼猛扎一通。这一手还真厉害,吓得大鱼
逃之夭夭。刺钝也用这种方法捕食小鱼。

吃大鱼的小鱼

历来都是大鱼吃小鱼,可是自然界偏偏还有小鱼吃大鱼的,而且是专吃
凶猛的鲨鱼一类的大鱼。鲨鱼最大的有 20 多米长,一口能吞食几十至几百条
小鱼。但是它却有个克星,就是小小的硬颚毒鱼。这种鱼身体短粗,背扁腹
圆,外皮松弛,除了口缘和尾部之外,满身长有尖锐的棘刺。它吸足空气之
后,身体便能鼓成一个圆球,原来倒伏的棘刺立即笔直地竖立进来,变成一
根根锋利的尖刺。当大鲨鱼大口吞食鱼群时,硬颚毒鱼便像孙悟空钻进铁扇
公主肚子里一般,混进了鲨鱼的大肚皮里,之后它便运足了力气,全身鼓圆,
把满身棘刺向鲨鱼胃四周乱撞乱扎。大鲨鱼痛得在海里打滚翻腾也毫无办
法。不多一会儿,鲨鱼的胃就被刺穿了,接着两肋的肉也被硬颚鱼啃血肉模
糊。当硬颚毒鱼钻出来时,鲨鱼也就一命呜呼了。
在希腊的可那伊河里有一种旋子鱼,它在水里像旋子那样呈“S”形螺旋
式前进。它有一个尖硬的嘴,小鱼碰上它,会被旋得稀烂,马上成了它的美
餐。大鱼遇上它,目标更大,也会被它硬嘴巴旋得千疮百孔,悲惨死去。如
果大鱼吞下了它,那更是大祸临头了。旋子鱼就在鱼肚里到处乱钻乱旋,把
大鱼的内脏吃去许多而使大鱼死去。但旋子鱼也不是无敌的,它最怕河蚌,
如果它的硬尖嘴被河蚌壳夹住,即使它拼命旋转嘴巴,也无法脱身,最终成
了河蚌的食物。
在我国青岛附近海里也有一种专吃大鱼的小鱼叫盲鳗。由于它长期在大
鱼肚里生活,所以双眼已经退化失明。它的样子像鳗鱼,前面是圆棍状,后
面是扁圆的尾巴,灰黑的颜色,肚子下方是灰白色,长约 20~25 厘米,嘴上
有个小吸盘,口盖上长着锐利的像挫刀似的牙齿,舌头也强而有力,伸缩灵
活。它先吸附到大鱼身上,然后从大鱼的鳃部钻进腹内,吞吃大鱼的内脏和
肌肉,一边吃一边排泄,直到把大鱼吃光为止。它每小时吞吃的东西,竟相
当于自身体重的两倍半。
还有一种小小的猛鲑鱼竟能吃掉凶猛的大鳄鱼。这是生长在南美洲的一
种鱼,身长不过 30 多厘米。鳄鱼可以吞下一头小猪,可是遇到这种猛鲑也只
好甘拜下风了。原来猛鲑的颚骨力量奇大,一口可以咬断钢制鱼钩,人称“锯
齿鱼”。它们常常合群出游觅食,如果碰上一条大鳄鱼,它们便会一拥而上
用利齿咬住鳄鱼不放,鳄鱼皮再坚固也没用,顷刻之间,几百条猛鲑就可以
把巨鳄吃个精光,连骨头也不剩。所以凡是有猛鲑鱼的地方,河流里很难有
别的鱼类可以生存。

食人鱼

在南美亚马逊河有一种食人鲳鱼,这种鱼体表面有黑色小斑点,腹部呈

Prev | Next
Pg.: 1 ...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 712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