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使吴国灭亡,晋国强盛,越国称霸,五个国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
此,有人评价说,子贡实在是后来纵横家的鼻祖。

装糊涂难倒夫差

听说晏婴要出使吴国,吴王夫差便对大臣们说:“都说晏子虽然身材矮
小,却十分善辩,我想试试他的舌头到底有多快。”
晏子到了吴国,要拜见夫差,等了好久才有吴王的侍卫过来不冷不热地
喊道:“天子接见——”
晏子心里一震,怎么,吴国和齐国都是周朝的诸侯国,只有周君才能称
天子,吴王怎敢冒称天子,他是天子,我齐国岂不成了他的属国?这是对周
朝的不尊和对齐国的侮辱。想定了,晏子像没听见一样,坐着动也没动。
侍卫瞪了他一眼,又扯开嗓门高喊:“天子接见!”
还是“天子”,晏子坐得更稳了。
侍卫见晏子旁若无人,只好走到跟前,施个礼说:“天子接见您。”
晏子仰脸四处看看,自言自语地说:“哎呀,我晏子怎么糊涂得这样,
你看,今天我受齐国国君派遣,到吴国去商量事,怎么连方向都弄混了,竟
然走到周天子的大殿里来了,抱歉,抱歉!”
这是一种以“自杀”杀人的辞令,侍卫当然对付不了,他正在思考怎么
办,晏子又主动问起来了:
“卫士,我要找吴王,请问该怎么走啊?”
侍卫好像有了下台的台阶,赶紧说:“您等等,我去去就来。”
吴王听了侍卫的报告,知道晏子不好惹,只好传话:“夫差请见。”
晏子这才气宇轩昂地进宫去见吴王。

张松无畏对曹操

三国时,占据西川的刘璋软弱无能,张松便乘刘璋派他出使曹营的机会,
想帮助曹操收取西川。不想到了曹营,曹操因刚破了马超,志得意满,非常
傲慢,张松改变主意,针锋相对地把曹操顶了个倒憋气。
曹操一见张松,便来了个下马威,劈头问道:“你们刘璋为什么几年来
都不来进贡?”张松答:“贼寇太多,道路艰难。”曹操一听就生了气:“我
已经扫清中原,还有什么盗贼?”张松说:“南有孙权,北有张鲁,西有刘
备,他们之中最少的也有十几万兵,这能说天下太平吗?”
张松本来长得身不满五尺,样子不漂亮,开始曹操就没有把他放在眼里,
不想一交谈,张松出言锋利,气得曹操转身进了后堂。
过了几天,曹操在教场里点起五万雄兵,又召来张松,想把他吓住。曹
操先把兵马演习一番,金鼓震天,戈矛耀日。然后才问张松:“你川中有此
英雄人物吗?”张松冷冷地说:“我蜀中确实没见这样的兵军,只是以仁义
治国罢了。”曹操脸色陡变,张松却毫不畏惧。曹操喝道:“我看天下鼠辈
不过草芥。我的大军所到之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取;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你知道吗?”张松说:“是啊,曹丞相战必胜,攻必取,我早就听说了。比

如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
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这都是无敌于天下的事啊!”曹操一生打过很多
胜仗,但也有几次惨败,差点儿连命也丢了。张松列举的,恰恰是曹操一生
处境最狼狈的几次败仗,戳穿了他战无不胜的吹嘘。这一下,可把曹操气坏
了,吼道:“你怎么敢揭我的短处!”幸亏别人劝说,他才没有杀掉张松。
张松见曹操待人这样无礼,便投奔到刘备处,献上了西川地图,使刘备
轻易取得了西川,延迟了曹操统一天下的进程。

司马睿巧言破虚礼

司马睿是东晋的第一个皇帝,他虽贵为帝王,处事却十分洒脱,常和臣
下开玩笑。
他的皇太子出生了,为了表示庆祝,他遍赏群臣,每个人都得到一份丰
厚的礼物。
殷洪乔得了礼物,规规矩矩地出班致谢说:
“皇子诞生,普天同庆,臣没有功勋,却辱承颁赠厚赐。”
晋元帝司马睿笑着说:
“这种事情,岂能使你有功勋?”
众大臣品味皇帝这句话,一下子笑得前仰后合,原先肃穆庄严的殿堂、
拘泥虚礼的场面,一下子被破坏了,整个殿里掀起了一股欢笑的浪潮。
殷洪乔是个谨严、忠实而且正直的大臣,他的致谢完全是一本正经的。
可是皇帝却对他加以嘲弄。而且这嘲弄近乎恶作剧。殷洪乔的本意是“无功
受禄,寝食不安”的意思,而皇帝却把它拐到“想在让皇后生孩子的事上立
功,我能同意吗?”的方向上,引逗得众人哄堂大笑使殷洪乔十分狼狈。但
皇帝开这样的玩笑,也实在是因为得了太子,需要大家真正高高兴兴地庆祝,
而不愿让大臣们个个都板着脸孔。司马睿也实在是聪明人,他逮住殷洪乔的
话尾巴,只用一句话就扭转了整个气氛,达到了制造欢乐的目的。

佛印巧谑苏东坡

苏东坡以诗文著称,与人谈话常藏机锋。一次他和老友佛印对坐闲聊,
苏东坡忽然有意要戏弄一下对方,便说:“古人常常以僧对鸟。”佛印不高
兴了,便问:“何以见得?”苏东坡笑答:“比如‘鸟宿池边村,僧敲月下
门’;还有‘时闻啄木鸟,疑是敲门僧’。是不是这样?”佛印听了略一思
索,冷不丁说:“今日老僧却与相公对。”苏东坡本想把佛印和鸟归在一类,
嘲讽一番,不想佛印机敏过人,一句话便把苏东坡当成了“鸟”,苏东坡一
时竟无言可对。

小神仙测字谑崇祯

明朝末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各地人民纷纷起义。有一天崇祯皇帝
微服出访,想看看老百姓的反应。他见到一个测字先生,旗幡上写着“小神
仙”,便自恃才高,要去犯难。崇祯走到跟前说:“你号称小神仙,想必能
预知天地万事。朕说一个‘友’字,你如何测封?”测字先生一听他自称是

“朕”,料想必是当今皇上,便有意戏谑地拆道:“你测‘友’字,实为凶
兆。‘友’字不出头,是个‘反’字,预示万民造反也。”皇帝暗吃一惊,
连忙掩饰说:“朕非测‘友’字,是测‘有’字。”测字先生语言一顿:“此
字更为不祥。‘有’字是‘大’字掉了一半,‘明’字去了一半,‘大明’
已失一半,乃亡国凶兆也。”皇帝不由得勃然变色,但又怕露了身份,遭人
暗算,于是又想换个宇挽回面子,说道:“小神仙差矣,朕要测的是‘酉’
字。”
测字先生不慌不忙地写好一个帖子封上,交给崇祯说:“我已把‘酉’
字测好,此为天机,须到今夜子时方可拆看。”说完自己收摊走了。
当夜皇上果然在子时打开帖子,一看顿时瘫作一团,原来上面写道:
“‘酉’字乃‘尊’字无头无足,喻皇上不久将被斩首削足也。”

唐伯虎巧写祝福辞

苏州名士唐伯虎才华横溢,但科场失意后,常常放浪形骸,玩世不恭,
说话、做事常有惊人之处。
一次,正值春节,有个财主送给唐伯虎一件小小的礼物,请他给写几个
字,对全家祝福一番,图个吉利。唐伯虎满口答应,来到财主家,磨好墨,
铺好纸,当着全家的面“刷刷刷”写下了 6 个大字:“父死、子死、孙死”。
财主全家陡然变色,财主本人更是怒不可遏,他一把抓住唐伯虎,咆哮
起来:“我哪一点对不住你,你竟用这么恶毒的话咒我全家?”
唐伯虎一点儿也不着急,他说:“员外,你弄错了,这是很好的祝福辞,
怎么说是咒语?你想,一个家族的人如果是按这个顺序,父亲死了儿子死,
儿子死了孙子死,那说明家里没有横死暴死的,每一代人都无祸无灾,个个
都寿终正寝。这样的家庭能不幸福吗?可如果不依这个顺序,儿子死在父亲
前面,孙子死在儿子前面,那将是多么悲哀和不幸!谁愿意他家出现那种情
况呢?”
财主听了,这道理倒是对极了,只得赔罪,把唐伯虎恭恭敬敬送走。不
过,他看着这 6 个字里有 3 个死字,心里总是不太舒服,也不愿张挂出来向
人炫耀了。

祝枝山巧思辩对联

祝枝山是明朝的一位才子,他还在乡里读书的时候,就开始显露才气了。
当时乡里有个财主,平日为富不仁,祝枝山很看不过去。临近年关,财主的
妻子又生个儿子,可把财主高兴坏了,人前人后,更显出一副高傲的样子。
祝枝山便想戏谑他一番,出一口胸中的恶气。
年三十夜里,祝枝山偷偷写了一副对联,贴到财主家的门上。第二天大
年初一,财主门前取聚集了很多人,都指着这副对联发笑。财主出门来看,
人们笑得更响了,有个人还怪腔怪调地高声念着:
“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夫人分娩妖孽,不是好儿好女。”
财主气得口眼歪斜,经过多方查对,发现是祝枝山所为。他年也不过了,
在乡里的“明伦堂”,邀集了士绅长辈,要大家教训教训这个年轻后生。
祝枝山来了,他往当中一坐,堂堂正正地说:“我是仰慕老叔的为人,

特地送上这副对联祝贺新春的。这副对联大吉大利,别人我还不送呢!有的
人不会念,歪曲了我的原意。我写的是: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
夫人分娩,妖孽不是,好儿好女。”
乡绅们听了,觉得有理,反过来埋怨财主说:“这不是好话吗?大年大
节的,你摆这阵势,不是惹人笑话吗?”
对联上没有标点,究竟是“六——六”读,还是“四——四”读,并没
有规定,财主明知道祝枝山弄鬼,可却欲怒不能,只好自认倒霉。

纪晓岚巧思谑太监

纪晓岚有一个坏毛病,就是爱戏弄周围的人。但由于他精思巧妙,往往
也就被当做笑料传开。
他初入翰林院时,在南书房当值。太监总管不认识他,见他身穿棉袍,
手持折扇,便以卖弄的口吻,向晓岚说:
“小翰林,穿冬衣,持夏扇,一部春秋曾读否?”
纪晓岚一听那老太监说话是南方口音,便随口答道:
“老总管,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吗?”
此后太监们知道了他博学多才,滑稽有趣,尤其擅长作对联,所以每次
见到他,都缠住他不放,不是要他对对联,就是要他讲故事,不胜其烦。
有一天,纪晓岚正要入宫奏事,恰巧又碰上几个太监,将他拦住,说是
有个对联要他对,分明是想难一难他。
“什么对联,快说吧?”纪晓岚说,“我还要赶着进宫去奏事呢。”
“三元解、会、状;”
这个上联说的是科举考试的事,“三元”指的是三级考试的第一名,考
举人的乡试的第一名称为“解元”,考进士的第一名称“会元”,殿试的第
一名称“状元”。这上联的第一个字是数目字“三”,后边列出三元的名称,
而下联后面也只能列三种事物,开头要用数字,却不能用与上联相同的“三”,
显然这个下联是很有难度的。
“四季夏、冬、秋。”
太监们听了,闹哄起来:“对不上,对不上!你说四季,怎么没有春呢?”
晓岚笑嘻嘻地答道:“为何没有春,你们自己心里应该明白呀!”
显然,纪晓岚说的“春”,指的不是春天的春,而是“春宵一刻值千金”
的“春”。太监们既会其意,自己也禁不住笑了起来。
可是太监们仍然围着,不放他走。一个年纪较大的太监说:“纪大学士
拿我们开玩笑,罚你再讲一个故事再走。”
纪晓岚揉了揉鼻子,想了一会儿说:“好吧,注意听着——有一个
人……。”说到这里,他就停下来,再不说话了。
太监们等了一会儿,不见他再说,憋不住了,禁不住问他:“下面呢?”
晓岚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回答:“下面没有了。”
太监们不明白,又奇怪地问道:“下面怎么没有了?”
纪晓岚忍不住笑了:“下面怎么没有的,还用问别人吗?”
太监们这才回过味儿来,原来又被纪晓岚嘲弄了。

纪晓岚巧说“东西”


纪初岚以学识渊博、能言善辩,很得乾隆皇帝赏识,外出常常把他带在
身边。但乾隆皇帝也有学问,常想出些难题,让纪晓岚出出洋相。
有一次,乾隆走在街上,突然指着一物问:“这是什么?”其他随从一
看,不过是个普通的竹篮子,但不知皇帝是什么意思,谁也不敢开口。纪晓
岚却若无其事答道:“那是竹篮子。”乾隆一看纪晓岚接了口,便接着问道:
“有什么用?”
“能装东西。”
“为什么不说装南北?”
“南北不能装。”
“那东西怎么能装进竹篮子里?”
显然乾隆已经偷换了“东西”的概念,存心要纪晓岚好看。可纪晓岚到
底是知识广博,他略一思索,想到了中国传统的“五行”学说,立即有了主
意。他说:
“谁不知道,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己土,西方庚辛金,北
方壬癸水。那南北是火与水,竹篮子自然是装不得的。但‘东西’乃木和金,
当然可以装进竹篮子中。”
乾隆听到这里,也不得不佩服纪晓岚的机智灵巧,哈哈大笑起来。

冯玉祥禁猎

冯玉祥是国民军里的一位爱国将领。他任陕西督军时,有一天,美国人
安德思和英国人高士林闯进终南山,猎杀了两头珍贵的野牛。冯玉祥知道后,
决心教训他们一下。
冯玉祥把他们找来,质问他们:“你们行猎,经谁批准?”
这些外国人在中国骄横惯了,便高傲地说:“无主野牛,用不着经谁批
准。”
冯玉祥说:“终南山是陕西辖地,牛是中国境内的东西,怎么说无主?”
安德思说:“我们的护照上写着准许携带猎枪,那是你们外交部签的,
可见中央政府同意我们打猎。”
冯玉祥对这种狡辩十分生气,他针锋相对地说:“准许携带猎枪就是准
许打猎,那么如果准许携带手枪就可以随便杀人了吗?”
安德思理屈词穷,瞪着眼说不出话来。高士林却还不服气,又大声说;
“中国法律上并没有不许外国人打猎的条文。”
冯玉祥轻蔑地一笑:“难道法律上有写着准许外国人打猎的条文吗?”
高士林又说:“我在中国打猎 15 年来从没有遇到过官府的禁止,为什么
就你不让?”
冯玉祥斩钉截铁地说:“你 15 年没遇到过官府禁止,那是他们睡着了。
我身为陕西地方官,却没有睡着!”
两个洋人再也找不到一丝辩解的理由,只好乖乖认错,保证今后绝不再
犯。

庄子鱼乐之辩


有一天,庄子和惠子一块儿游玩,来到濠水河边。庄子看见河里有许多
鱼轻快地游来游去,便感叹道:“这些鱼在水里游得多么快乐啊!”惠子听
了,反问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呢?”这一问,确实来头不善,
一般的人说不定就给问哑了。可庄子学问精深,在诸子百家的争鸣中尤其锻
炼了他能言善辩的本领,他一听,立即按照惠子反驳自己的逻辑进行回敬说:
“你不是我,你怎知我不知道鱼快乐?”这一驳,惠子该没词了吧?不!以
惠子和公孙龙为首的名家,特别擅长辩论,他们常常拿出一些常识性的问题,
反着劲说,把王公大臣们说得哑口无言。

Prev | Next
Pg.: 1 ...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 712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