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连忙贴近张作霖身边低语:“大帅,您写的‘墨’字
下少了个‘土’,‘手墨’写成了‘手黑’。”张作霖一瞧,不由得一愣,
怎么把“墨”写成了“黑”啦?如果当众更正,岂不大煞风景?还要留下笑
柄。这时全场一片寂静。
只见张作霖眉梢一动,计上心来。故意大声呵斥秘书道:“我还不晓得
‘墨’字下面有个‘土’?因为这是日本人索取的东西,不能带土,这叫寸
土不让!”语音刚落,立即赢得满堂喝彩。
那几个日本浪人这才领悟出意思来,越想越觉得没趣,又不便发作,只
好悻悻退场了。

这“楚女”不是那楚女

1922 年,我党早期革命者肖楚女同志受党委派去四川开辟工作。他应邀
担任了那里的《新蜀报》主笔,几乎每天都以“楚女”之名发表文章,由于
他文笔潇洒俊逸、逻辑性强,很快就声名大震。有的青年猜测,这“楚女”
一定是个楚楚动人之女子,于是一封封求爱信像雪片儿似的飞到编辑部。肖
楚女见后啼笑皆非,于是就在报上刊登了一则启示:
“本报有楚女者,绝非楚楚动人之女子,而是身材高大、皮肤黝黑并略
有麻子之一大汉也。”
还有的人未得见报,精心修饰打扮了一番,赶到编辑部去“约会”肖楚
女。当看到走出来的竟是一个黑大汉时,他们瞠目结舌,继而面带羞色地离
去。肖楚女见状,大笑不止。

向导释“锡山”

1929 年,无锡名士冯国征,在上海《大公报》出一上联,征求下联。冯
国征的上联是:
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
此联出得非常奇巧,也确实难对,一时成了绝对。1942 年《大公报》记
者范长江到天长县新四军驻地采访,这个县名触动他的灵感,于是,得了一
联妙对,他对的下联是:
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
冯国征的出联,是有轶事依据的,那是阎锡山到南京开会,借机到无锡
一游,当地官方给他安排一位导游,先看了东林上院,又泛舟五里湖上。在
游览蠡园时,阎锡山忽然看到西面一座突兀的奇山,忙问向导:“那是何山?”
向导答道:“那是锡山。”阎锡山听了,大惑不解,道:“既有锡山之称,
想必有锡。可贵县称无锡,此何矛盾?”向导回答得很妙。他说:“锡山原
来确实因有锡得名。正因有锡,一时间,采锡者蜂拥而至,豪强占地霸产,
劳工百姓用性命换到的锡产被剥夺,于是,械斗者有之,诉讼者有之,总之,
有锡老百姓更是苦不堪言。锡采完了,也就相安无事了。因此,敝县即定名
为无锡。”
阎锡山听了向导的这一番解释,觉得很不对味。特别是向导说:“我们
无锡人,有一句俗话,叫做‘有锡则民乱,无锡则民安’。所以,我们无锡
人并不以无锡为憾事……”阎锡山听到这位向导,左说无锡山好,右说有锡
山坏,即生忌恼。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就叫锡山,他就在山西盘剥百姓
的煤、粮、田、产,养兵打内战……他想发作,但三思一番觉得不妥,强忍
下对这位向导的火气。

驴唇不对马嘴的训话

原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本是个大老粗,可他偏偏喜欢到处讲话。结
果往往弄得驴唇不对马嘴,令人啼笑皆非。
有一次,济南大学校庆,韩复榘不请自来,而且还非要当众训话不可。
他一站上讲台,先干咳了一声,接着便对台下发问:“开会的人都来齐了吗?
没有到的请举手!”他见没有伸手臂的人,很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很
好,都来齐了。下面我要训话。”
接着,他便非常“谦虚”地发表了如下开场白:
“在场的都是文化人,是大学生、中学生、留洋生,都懂得七八国的英
文。兄弟我呢,却是个大老粗,连中国的英文也不懂。你们是从笔筒里钻出
来的,兄弟我却是从炮筒里爬出来的,所以我是不配到这里来讲话的。既然
你们一定要请我来,真使我‘蓬筚生辉’。其实我是没有资格来和你们讲话
的,一讲起话来嘛,就像,就像……噢,噢对了!就像是‘对牛弹琴’……”

机智的“伙夫”

1927 年,南昌起义失败以后,朱德率领一支部队在江西的诸广山一带活
动。有一天晚上,队伍开到了一个小村庄,宿营在村中的祠堂里。半夜,一
股土匪前来偷袭,他们悄悄地摸到了朱德所住的祠堂后面的一间小屋附近。
听到外面的响动,朱德连忙跑了出来。看到敌人从四面八方包围了过来,他
赶紧一闪身躲进了旁边的厨房,并随手抓起一条伙夫用的围裙系在腰上,镇
定自若地坐在门槛上淘米。几个土匪走过来,用枪对着他的胸口问:“喂!
你们的朱总司令在哪儿?”
“在后边。”朱总司令头也没抬地指了指屋后。
“那你是干什么的?”那几个土匪追问着说。
“伙夫头。”朱总司令爽快地答道。
土匪上上下下地打量他一番,只见他穿得破破烂烂,胡子又乱又长,腰
间还系着一条打着补丁的围裙,就信以为真了,赶忙向屋后追去。
见土匪走远了,朱德马上打开窗户,跳了出去,正好迎面碰上了一队前
来寻找他的战士,他立即组织力量发动反攻,很快就把那股土匪打垮了。

新闻的唯一来源

1929 年,蒋(介石)冯(玉祥)大战以冯玉祥失败而宣告结束。后来,
阎锡山把冯玉祥骗至山西软禁起来了。
几个月以后,冯玉祥的旧部刘郁芬、宋哲元在甘肃、陕西再次兴兵讨蒋。
有人问冯玉祥前方的战事有何消息,他用筷子指着桌子上的火锅说:“我现
在新闻的唯一来源就是它。”
见来人面露疑惑,冯玉祥又进一步解释说:“每次,刘郁芬、宋哲元他
们打胜了,这火锅里就有了肉片、肉丸;如果只有白菜、粉条,那一定是他
们失利了。这是我屡试不爽的。今天,你看,这里面肉片、肉丸不少,还有
几条海参,看来,他们一定又打了大胜仗了。”

特制的“名片”

吉鸿昌将军是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在 1931 年秋天,他受到了国民党投
降派的排挤,被迫到美国纽约“考察”。
有一次,他穿着整齐的军装,带着几个人上街。突然有个人拦住他们故
意问道:“你们是日本人吧?”吉鸿昌叫翻译回答说:“不,我们是中国人!”
对方听了却摇摇头说:“中国人?东亚病夫是不可能有这样魁梧、高大的军
人的……”
还有一次,吉鸿昌到附近一家邮局寄包裹,那里的工作人员又明知故问
地说:“你是哪国人?”吉鸿昌大声说道:“我是中国人!”那几个人一听
就奚落地说:“现在在地图上已经找不到中国了。”
接二连三的嘲笑和侮辱,使吉鸿昌异常气愤,简直连饭都吃不下去了。
他严肃地对家人和部下说道:“侮辱我吉鸿昌本人,我并不在乎,但是我是
代表中国到美国来考察的。受侮辱的是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啊!”
为了显示自己强烈的民族自尊和气节,他特地用草板纸制成了一块约半
尺长的长方形牌子,并用毛笔在上面写了“我是中国人” 5 个大字,下边还
注上英文。每当上街或出外办事的时候,他总是在胸前挂上这块牌子。这个
奇怪的举动引起了许多人的注目和议论。但吉鸿昌却毫不在乎,他总是昂首
挺胸、无所畏惧地穿过围观的人群,显示了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戏说“孙子兵”

冯玉祥将军在四川时,他的部下同当地的一支“友军”发生了矛盾。冯
将军得知情况以后,当即集合队伍,并训话说:“刚才有人来报告,说第四
混成旅的兵骂我们是‘孙子兵’,大家都很生气,可我倒觉得他们骂得很好。
按历史关系说,他们的旅长曾做过二十镇的协统,我也是二十镇出来的,你
们又是我的学生,算起来,你们不是矮两辈吗?再拿衣服来说吧,绸子的儿
子是缎子,缎子的儿子是布,现在他们穿绸子,我们穿布,说我们是孙子兵,
不也是应该的吗?不过话要这么说,如果有朝一日上战场,那时就能看出谁
是真的爷爷,谁是真的孙子来了。”

“肚先生”的意见

在抗日战争时期,陕北的延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为鼓舞全国人
民斗志的革命圣地。许多革命者和进步学生都纷纷投奔那里,并希望留在党
中央身边工作。这使得当时本来就已经相当匮乏的物资供应变得更加紧张
了。
有一次,毛泽东在抗大讲课时,专门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说:“最近几
天,有不少同志给中央写信,说:‘我们好不容易才来到党中央的身边,怎
么一到就叫离开呢?’我说对呀,中央许多同志也很同情这些同志的想法。
但是,就有那么一个人不同意,整天叽里咕噜地有意见。这个人是谁呢?”
说到这里,毛泽东故意停了下来,环视一下台下的人群,慢悠悠喝了一口茶
水,惹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猜不出来。毛泽东看到时机已到,才不
慌不忙地指了指自己的肚子幽默地说:“这个人就是‘肚先生’,我们的肚
子嘛。”
话音未落,全场已是哄堂大笑。人们在笑声中接受了毛泽东的观点。

伍廷芳巧讽贵妇人

伍廷芳是位著名的外交官,曾历任驻美国、秘鲁、墨西哥、古巴等国的
公使。
伍廷芳的口才极佳,在一次出使英国期间,他发表了一篇精妙绝伦的演
说。一位在场的英国贵妇人听得心花怒放,便在演说结束后跑过来与他握手,
并说:“伍廷芳先生,对于您的演说我真是十分佩服。为此,我决定把我的
爱犬改名为‘伍廷芳’,以示纪念。”
伍廷芳听了这番极端有损自己人格的话语以后,心中很是气恼,但他并
没有把愤怒表现出来,而是用一种平和的口气“恭维”对方说:“很好,很
好。那么,您以后就可以天天抱着‘伍廷芳’接吻了。”

意外的佳作

国民党元老于佑任的书法很有名气,但他平日从不轻易为别人题字。
有一天,一位附庸风雅的人死死地纠缠住他,非要他留下墨迹不可。在
万般无奈的情况上,于佑任只好挥毫疾书了“不可随处小便”六个大字。他
满以为这句不雅的话,得之无用,那人不会公开张挂的。
不料过了几天以后,那求书者却喜滋滋地来拜访于佑任,进门便说:“蒙
先生赠我座右铭一幅,不胜感谢!”弄得于佑任好不纳闷儿。原来,那人将
于先生所题的字幅拿回家中后,巧妙地把六个字的顺序改换了一下,就变成
了一幅绝佳的警世格言:“小处不可随便”。

贺龙智斗英官员

1925 年的一天,湖南澧州军事长官贺龙得到下属报告:他们在津市附近
抓住了一个偷运军火和鸦片的英国商人。没过多久,一个英国领事馆的官员
在省政府的一名官员陪同下来见贺龙。
英国官员对贺龙的态度十分傲慢,气势汹汹地要找贺龙算帐。贺龙则不
动声色,显出谦恭的样子,引请他们到会客厅去坐。并向英官员说:“这件
事情我已知道,并已派了人调查,等调查后,我会做出适当处理的。”
英国人认为贺龙也是奴颜婢膝的软货,便猖狂地说:“每一件被你们抢
走的财物必须统统赔偿。”贺龙说:“那么,就请您在这张单子上把贵国商
人丢失的物资开列出来吧。”
于是,英官员就在单子上把走私物品一一写了出来,就在这时,一名士
兵走进会客室向贺龙报告:“报告长官,调查完毕,我们的人确实在津市扣
留了一个英国商人,他携带的一批物资,都是枪支、弹药和鸦片。”
贺龙早已拿好了英国官员交过来的单子,听完士兵的报告后,贺龙一反
常态,把脸一沉,一拳头击在桌子上,厉声说道:“你们屡屡触犯中国的法
律,我正要重办这些军火和鸦片的走私商呢,想不到你今天给我送上门了。”
他立即命令将这个英国官员开列的单子,同被查获的实物一一核对,听候发
落。
那个英国官员中了贺龙欲擒故纵之计,让贺龙拿到证据,这下子他威风
扫地,只好哭丧着脸悻悻而去。

趣对“了”字

在红军转战陕北的艰苦岁月里,有一天深夜,部队进驻田次湾。由于人
多村小房子少,毛泽东与十几位同志只能共同睡在一间小窑洞里。房东大嫂
很过意不去,走过来忐忑不安地说:
“这窑洞太小了,地方太少了,对不住首长了。”
毛泽东温和地看着这位大嫂,幽默地学她的腔调说:
“我们队伍太大了,人马太多了,难为您大嫂了。”
3 句话对 3 句话,3 个“了”对 3 个“了”,直把大嫂和十几位同志都逗
得笑弯了腰。

巧骂汉奸

汪精卫卖国求荣,充当了日本鬼子羽翼下的伪中央主席,有人赠送他一
副对联:
昔具盖世之才,
今有罕见之德。
“盖世”谐音“该死”,“罕见”谐音“汉奸”。
日本侵略军侵占我华北以后,扶植王克敏任伪华北临时政府行政委员会
委员长,后又两度封他为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他做七十大寿时,有人
赠送一大块寿匾,上书四言短词致贺:“王公克敏,八德兼全,龟龄鹤寿,
子孝孙贤。”
这四句颂赞之词,冠以“王八龟子”四字,发泄了作者对卖国贼的深恶
痛绝。

马寅初携女带棺演讲

抗日战争期间,马寅初有一次应邀去重庆大学商学院大礼堂演讲,台下
混进了国民党特务,情况很危险。
马老闻知此事后,带着女儿和一口棺材走上讲台。他义正辞严地说:“为
了真理,我不能不讲,我带了口棺材,是准备吃特务的子弹;带女儿是让她
亲眼看看,特务是怎样卑鄙地向她爸爸开黑枪的,以便她坚定地继承我的遗
志。”接着他话锋一转,就针对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腐败状况,四大家族的家
业、财产等等算了一笔细帐。他大声疾呼:“如今老百姓穷得连饭都吃不饱
了,还要这个捐、那个税,我看要捐、要税,首先应该向四大家族开刀!”
马寅初的演讲,赢得了阵阵春雷般的掌声,使混在台下的特务不敢贸然
下手。国民党当局大为震惊,连连派人去与马老“交谈”,以高官、美金为
诱饵,劝他不要再发表上类演说。但马老一一严词拒绝。蒋介石亲自派人去
请马老,说有要事叙谈,马老照样拒绝了。

周恩来智拒敬酒

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周恩来经常辗转于国民党占据的地区。1943 年
7 月 9 日,周恩来、邓颖超等 10 余人乘汽车由重庆返回延安,途经西安时,
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西安党政军最高首脑胡宗南决定,为周恩来举办宴会,
为他摆酒洗尘。胡宗南还规定,黄埔六期以上的 30 名将官偕夫人出席,并授
意他们对周恩来以礼相待,为了制造出一种热情友好的气氛,把周恩来灌醉
也无妨。
欢迎酒会由第八战区政治部主任王超凡主持。他在祝酒辞的末尾提议:
“在座的黄埔校友,起立先敬周先生三杯酒,欢迎周先生光临西安,请周先
生和我们一起,祝领导全国抗战的蒋委员长身体健康,请干这头一杯。

Prev | Next
Pg.: 1 ...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 712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